{{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一七八七年五月在費城召開的這次會議,後來在歷史上被通稱為「制憲會議」。從結果上看,《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確是在這個會議上制定的,然而回到歷史上,這個會議在籌備、召開之時,並沒有人知道會是一場那麼重要的「制憲會議」。

弔詭的是:當時如果說要召開一場「制憲會議」,會議就絕對開不成,更絕對不會有後來制定憲法草案的結果。如果事先知道那是一場「制憲會議」,很多州根本不會派代表來開會;就算勉強會開了,會中也一定有過半代表反對「制憲」,讓會議開不下去。美國憲法之所以在「費城會議」誕生,正因為那不是一場「制憲會議」。會議能順利召開,因為用的是看起來很無害、沒什麼大不了的名目:「檢討各州之間的商業與貿易關係」。


作者簡介:

楊照,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報總編輯;主持過東森ETFM聯播網「週末大人物」。現任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長期於「誠品講堂」、「敏隆講堂」開設人文經典選讀課程。著作等身,近期作品包括:對年少歲月的回憶《尋路青春》;與香港馬家輝及大陸胡洪俠三地的唱和《對照記》(三集);給女兒愛的書寫《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用主觀所感受的古典音樂《想樂》(兩輯);讀大師講大師的筆記《活著是為了說故事》(馬奎斯)《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對決人生》(海明威);以及親手翻譯的大師作品《老人與海》。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SeriesBookListButMore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