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十三篇專題論文的結集。如果「辨證」是對以往學術思想史中視為當然的一些問題予以澄清,還其本來面目;「鉤沉」是對以往佚失或忽略的歷史文獻予以發掘,揭示其學術思想史的價值和意義,則本書各篇文字大都「辨證」與「鉤沉」兼而有之、融為一體。
對於宋代以迄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中,學界以往未嘗措意的一些重要思想課題、歷史人物和原始文獻,本書的研究都是開創性的。比如,作為宋明儒學史的重要原始文獻,黃宗羲和姜希轍兩部同名的《理學錄》,就是學界以往不知而為作者首次發掘而出的。《龍溪會語》這部王龍溪生前已經刊刻的最早的文集包含哪些後來王龍溪全集中沒有的文獻?王龍溪文集諸版本之間有何同異?王龍溪的《中鑒錄》是怎樣一部書?對於我們更為周延地思考明代儒學「得君行道」的上行路線與「覺民行道」的下行路線之間的關聯具有怎樣意義?也是作者首次進行了探討。《周海門先生年譜稿》,更是迄今為止周海門年譜的首作。
而楊時已經佚失的《三經義辨》來龍去脈如何?在道學逐漸取代新學成為思想界主流的過程中究竟發揮過怎樣的作用?周汝登是否應被劃入泰州學派?《明儒學案》中泰州學派的劃分存在哪些問題?作為晚明浙東佛教尤其禪宗振興的推動者,周汝登與佛教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如何利用《明儒王東堧東隅東日天真四先生殘稿》這部以往研究者不曾注意的文獻,結合其他相關史料考察對王心齋後人的思想與實踐,填補以往泰州學派研究中的空白?如何透過《儒門法語》這部以往不太為人所知的著作,瞭解清康熙朝理學人物彭定求其人其學?本書都進行了開疆拓土的研究。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