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刺人性惡瘤的慾望之作
開啟遠藤文學第三高峰的序幕
《醜聞》是一部直探人心深處的作品。宛如窺視深洞似地,探討的是光線達不到的黑暗世界。我採用了類似推理小說的手法,書中的主角好像刑警在追查犯人似地,一直在尋找「另一個自己」。——遠藤周作,台灣版《醜聞》序
醜惡的世界要教我什麼呢?我完全不知。
我微小的希望是:光是否也能照射到這醜惡的世界來呢?
發表於一九八六年的《醜聞》,在遠藤的文學系列裡幾乎無法歸類,是非常特別的一部作品。創作於《沉默》、《武士》之後,直到《深河》集其大成之前,《醜聞》的發表可視為遠藤邁向創作生涯第三高峰前的「序作」。
故事描述一位蜚聲文壇的天主教作家勝呂,意外發現有名男子假冒他的身分出入風化場所,「雙面亞當」的不堪耳語如病毒般滲入勝呂精心打造的模範人生,眼看一樁深具毀滅性的醜聞爆發在即,主角為了捍衛聲譽,決定深入調查,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真相呼之欲出,但內心無邊黑暗的罪惡意識,卻令人不斷下降沉淪,直到死亡降臨的那一刻……方得救贖。
在極力描述醜惡慾望的文字背後,作者欲探討的最終目標仍然是「人」。《醜聞》中遠藤再次提出:「最重要的是描寫人。」、「這是作家的第一目的,最重要的是探討人的內心深處,這是作家的絕對義務。而這個目的與義務,無論他是左翼作家也好,或是像我一樣不是純正的天主教徒也好,是不會改變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我並沒有因自己的宗教信仰而美化了作品中的人性。」
《醜聞》的文學張力既激烈又具衝擊性,表面上以「私小說」的形式呈現,但作者其實有更大的布局──位於道德至高點的主角視野中,不僅看見了各角色不為人知的一面,也看見了那些肉眼看不見的,自我壓抑、不堪示人的一面。而從角色細膩的心理塑造,以及繁複的人物關係設定中,亦可看出作者在致力挑釁、揭露人性醜惡之餘,最終仍渴望靈魂淨化的企圖。
作者簡介:
遠藤周作,近代日本文學大家。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慶應大學法文系畢業,別號狐狸庵山人,曾先後獲芥川獎、谷崎潤一郎獎等多項日本文學大獎,一九九五年獲日本文化勳章。遠藤承襲了自夏目漱石、經芥川龍之介至崛辰雄一脈相傳的傳統,在近代日本文學中居承先啟後的地位。
生於東京、在中國大連度過童年的遠藤周作,於一九三三年隨離婚的母親回到日本;由於身體虛弱,使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被徵召入伍,而進入慶應大學攻讀法國文學,並在一九五○年成為日本戰後第一批留學生,前往法國里昂大學留學達二年之久。
回到日本之後,遠藤周作隨即展開了他的作家生涯。作品有以宗教信仰為主的,也有老少咸宜的通俗小說,著有《母親》、《影子》、《醜聞》、《海與毒藥》、《沉默》、《武士》、《深河》、《深河創作日記》等書。一九九六年九月辭世,享年七十三歲。
譯者簡介:
林水福,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學協會理事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校長與外語學院院長、文建會(現文化部)派駐東京台北文化中心首任主任;現任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國際芥川學會理事兼台灣分會會長、國際石川啄木學會理事兼台灣啄木學會理事長、日本文藝研究會理事。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