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銀行業在中國的孕育和初期發展,不少學者均以英商東藩匯理銀行於1845年始於香港為依據。本書利用多方面的原始資料、實物票據修正這個觀點,重新編寫中國和香港早期銀行業的金融歷史。
西方銀行進入中國前,中國只有錢莊、票號、賬號、銀號和錢店,但這些中國本土金融機構並不是銀行,也不是現今銀行的前身。而西方銀行在中國經多年的發展,已成功蓋過錢莊的原始職能,結果是全國的錢莊和銀號,不是被淘汰便是改名為銀行。也即是銀行首先在香港的出現,是外資進入中國地區的泊來品,而不是從中國故有的金融機構演化而成。
銀行業在中國的初期發展,香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書詳述西方銀行進入中國的情況和發展,直到1866年第一次嚴重打擊中國和香港的金融風暴,亦即是匯豐銀行創行後不久,其業務開始在中國獨佔鰲頭為止,故此本書亦可視作匯豐銀行歷史的前傳。
本書填補了1770年代東印度公司來華貿易至1866年間,這一段九十多年銀行金融故事的歷史空隙,可加深讀者對香港銀行業發展歷史的了解:香港的銀行一直是離不開中國整體經貿金融發展的影響。
作者簡介:
林準祥,香港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香港博物館專家顧問、古籍藏家、英國皇家錢幣學會會員、香港錢幣研究會永久會員。多年任職服裝、家品開發和貿易高級管理工作,業餘研究中國早期銀行和貨幣發展史,曾在國內、外發表多篇經濟史論文,並研究中西早期交流史和基督宗教在華發展史。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