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唐代為中國古典文學的輝煌時期,其時詩歌蔚為大國,開創黃金時代;文起八代之衰,肇啟唐風宋采;詞開宋詞之源,盡呈婉妙之態;小說則有唐代傳奇,已有自覺之勢。本書以清晰明瞭之線索,簡潔淺近之語言,盡呈唐代文學之精華,既有對歷史背景、作家生平的生動介紹,作品思想內容的深入剖析,更有對作品藝術及風格的準確體悟與傳神描述。既吸收學界近年之成果,又融入作者研究之心得,雖僅三十萬字之篇幅,而含唐代三百年文學發展之豐富內容,為大學本科及一般自學讀者學習唐代文學之必備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璇琮


浙江寧波人。一九五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工作。二十世紀九○年代,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同時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專著有《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翰林學士傳論》(盛中唐卷、晚唐卷)、《李德裕年譜》等,主編《全宋詩》、《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等。

 

盧盛江


江西南康人。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駐訪學者,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常務理事,曾為日本立命館大學及早稻田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韓國濟州大學、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魏晉六朝至唐代文學及古代文論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四卷本《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二卷本《文鏡秘府論研究》、《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正說三國》等,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發表論文八十多篇。


盧燕新


陝西柞水人。二○○六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師從傅璇琮先生習唐代文學、古籍整理,二○○九年受聘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二○一一年博士論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獲評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二○一五年八月至二○一六年八月,獲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資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學。目前兼任中國唐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孟浩然研究會副會長。在《人民日報》、《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專著《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等。

 

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初唐文學   一

第一節 貞觀詩壇  一

第二節 初唐四傑  一○

第三節 律詩體制的完成與「文章四友」及沈、宋  一七

第四節 陳子昂  三○

 

第二章 盛唐初期文學   三九

第一節 張說和張九齡  三九

第二節 吳中四士等詩人  四五


第三章 盛唐詩人(之一):孟浩然、王維等   五三

第一節 孟浩然  五三

第二節 王維  五九

第三節 盛唐其他山水田園詩人  六九

 

第四章 盛唐詩人(之二):高適、岑參和王昌齡等   七七

第一節 高適  七七

第二節 岑參  八六

第三節 王昌齡  九五

第四節 李頎及其他詩人  一○○

 

第五章 李 白   一○九

第一節 李白的生活思想與創作歷程  一○九

第二節 李白詩的精神風貌  一一五

第三節 李白詩的浪漫色彩  一二八

第四節 李白詩藝術美的境界  一四二

 

第六章 杜 甫   一四九

第一節 杜甫的生活思想與創作歷程  一四九

第二節 杜甫詩的現實精神  一五八

第三節 杜甫詩的寫實藝術  一七○

第四節 杜甫詩藝術美的境界  一八一

 

第七章 中唐詩歌(之一):大曆詩風  一九九

第一節 韋應物和劉長卿  一九九

第二節 大曆十才子和李益  二○六

第三節 元結和顧況  二一九

 

第八章 中唐詩歌(之二):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二二七

第一節 韓愈  二二七

第二節 孟郊和賈島  二三七

第三節 李賀  二四五

第四節 劉禹錫和柳宗元  二五二

 

第九章 中唐詩歌(之三):白居易、元稹及其他詩人   二五九

第一節 白居易  二五九

第二節 元稹  二七八

第三節 張籍、王建及李紳  二八五

 

第十章 中唐散文   二九五

第一節 韓柳之前的古文家  二九五

第二節 韓愈的散文  三○八

第三節 柳宗元的散文  三二二

第四節 中唐古文的影響  三三一

 

第十一章 晚唐文學   三三五

第一節 杜牧  三三五

第二節 李商隱  三四○

第三節 皮日休、陸龜蒙等詩人  三四六

第四節 溫庭筠、韓偓等詩人  三五三

第五節 鄭谷、韋莊、羅隱等詩人  三五七

 

第十二章 唐代傳奇與俗講變文   三六五

第一節 唐代傳奇  三六五

第二節 俗講與變文  三八一

 

第十三章 晚唐五代詞   三八七

第一節 詞的起源和民間詞、文人詞  三八七

第二節 溫庭筠及其他花間詞人  三九二

第三節 李煜及南唐其他詞人  三九八


附錄

唐代文學簡表  四○五

收回

 


這本不算太大的書,從二○一○年至今,經歷六年時間,凝聚了不少人的心力。

首先是尊敬的傅璇琮先生。還在五年之前,臺灣三民書局就與傅先生商量,寫一部《唐代文學史》。傅先生以其崇高的學術聲望和地位,在主持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等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之餘,還關注這樣一部小書。本書以簡明淺白的語言,意圖讓臺灣的大學本科生,及一般自學讀者了解唐代文學的歷史,這體現了三民書局的遠見,也傾注了傅先生對青年讀者的關心。

傅先生畢竟年事已高,且正主持前述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不可能親自寫作,於是找到我和盧燕新先生。這是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對我們的提攜。盧燕新先生是傅先生的開山弟子,得傅先生精心培養,盧燕新先生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這是大陸博士論文的最高獎。傅先生也是我的恩師,二十六年前,蒙傅先生主持我的博士論文答辯。後來我做《文鏡秘府論》,又蒙傅先生始終關心,大力提攜。我們自然放下其他工作,義不容辭地承擔了寫作任務。傅先生作為顧問,雖未親自命筆,但仍時時關心書的寫作,直到近期,傅先生因病多次住院,在病榻上仍過問書的進展情況。

臺灣三民書局的先生們為此書花費了很大心力。著書之事初議,他們即精心設計書的綱要,並與我們反復商量。書的初稿完成,他們細緻審讀校對之外,還外請專家審稿。外請專家細緻而在行。從文字語句的表述,到內容的安排,乃至觀點的確立,所提意見極為深入,甚至核對了引文。從所提意見看出,這是一位很有學術水準的先生。外審是匿名的,無法知道這位先生的大名,但我佩服這位先生,感謝這位先生。我很有些感觸。因為大陸出版這類著作,還未見過這樣認真這樣在行的外審。從三民書局的工作,從這位專家的審稿,我學到不少東西。按照外審專家的意見,我們對全書作了全面修訂,有些作家所有材料重新讀過,一些基本問題重新思考,個別章節重新編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書的品質。

還要專門說到盧燕新先生。他師從傅先生,一直研究唐代文學,唐人選唐詩的研究成果尤為特出,這使他在本書的寫作遊刃有餘。他在非常艱難的時間裡完成了本書的修訂。前面說到,傅璇琮先生因病多次住院,後又病躺在家。我和燕新都在天津,傅先生在北京。但安排傅先生住院,在醫院和家裡照顧傅先生,基本上都是燕新從天津跑到北京去做。那段時間,為看望傅先生,安排傅先生因病的一些事情,我也好幾次跑北京,但燕新跑得最多,基本上每週都要跑北京,有時一週兩次,甚至在北京住,一住就是一週甚至更長時間,後來也是每週至少跑兩次北京。我們衷心希望最最敬愛的傅先生早日痊癒,為了傅先生,我們覺得付出再多也是自然的。我還可以,但燕新經數月奔波勞心,自己也堅持不住了,壯實如牛的燕新竟然也病倒住院,而且動了不算小的手術。醫生再三叮囑燕新,要他手術出院之後一定靜養,至少靜養一個月,不許做事。但他記掛著這部《唐代文學史》,雖病臥在家,仍堅持著把《唐代文學史》校改完成。從燕新身上,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弟子對恩師的深情,作為一個學者對學術的真情。

書很快就要呈現給大家。我寫初盛唐,燕新寫中晚唐。我們盡可能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讓大家真切地了解唐代文學。一些問題,融入了我們新的看法。本書的編寫,吸收了學界不少成果,限於體例,不能一一注明。真切地希望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

 

二○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盧盛江

 

導言(節錄)

 

一、初唐、盛唐文學發展概述


唐代文學經歷了從初唐、盛唐到中唐、晚唐的發展過程。


初唐是唐代文學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初唐承陳隋文風,從唐太宗君臣到上官儀,以及沈佺期、宋之問等人,都有不少作品寫宮廷生活,文采綺麗。但是,他們已沒有梁陳時期的輕佻和平庸。唐太宗君臣的詩有種帝國聲威和雍容氣度。他們的紀行送別詩也真切抒情,有健朗情調。永徽、龍朔間,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幾位宮廷詩人,文采綺麗,用辭雕琢,對偶精巧,手法婉轉多變,詩意生動多姿,形成了「上官體」。近體詩律體制也在這時完成。崔融、李嶠、蘇味道和杜審言等「文章四友」和沈佺期與宋之問的主要成就在完成律詩體制,在詩歌藝術的其他方面也各有特色。宮廷之外足以名家的詩人是王績,王績詩多寫隱居田園生活。他的一些詩缺乏提煉,但他把田家生活寫得閒適、樸厚,也寫出寧靜氛圍中的畫意和意境之美。


給初唐詩風帶來比較大變化的是四傑和陳子昂。四傑中盧照鄰和駱賓王時有宮廷詩的痕跡,但總體創作傾向已變了。不論盧、駱,還是王勃和楊炯,五言詩大多已褪盡造作痕跡,寫得情思真切,文辭自然。寫關山羈旅,傷懷贈別,或邊塞遊俠,也時有山水寫景,有怨憤不平,有慷慨豪情,有壯闊境界。盧照鄰和駱賓王寫得精彩的還有七言歌行,或鋪陳都市繁華,或思索世事興衰,體認人生哲理,或暢寫一生行跡,都一氣而下,寫出奔湧宏大的氣勢。陳子昂的詩作則有濃烈的政治色彩,諷刺現實問題,抨擊朝廷弊政,抒寫失志憤慨,多有比興寄託,幽獨孤傲中有昂揚自信,時在人生和歷史的思索中創蒼涼宏深之境,表現出風骨之美。


盛唐是唐代文學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盛唐早期有「二張」和「吳中四士」等重要詩人。張說和張九齡為宰相詩人,均延納眾多文士,對盛唐文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影響。二張詩均平和典雅,體現曾居相位的雍容氣度和感情控制力。稱為「吳中四士」的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四人,以及劉希夷、崔國輔、王灣等詩人,均有佳制,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則以流麗婉轉的音調寫出純美明淨的境界,預示著盛唐將要到來的全新的審美創造。


盛唐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一群詩人。孟浩然有過功名事業追求,但更嚮往隱逸生活。王維有功名之心,但從一開始就不強烈,亦官亦隱,隱居而不避世。其他詩人,如儲光羲、裴迪、祖詠、常建等,都隱居過。這群詩人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寫歸隱自然的田園隱逸生活,把景物風光和田園生活融為一體,善於用簡練的筆墨寫出純淨而濃烈的情景交融的氛圍,寫出無窮的韻味。他們追求寧靜的境界、秀逸的美,同時有多方面的藝術追求。比如孟浩然和王維都寫過壯闊的境界,孟浩然寫洞庭湖、錢塘江潮,都寫得很壯偉;王維寫過少年遊俠的豪情,寫過邊塞,還有一些寫人間親情的精美小詩。


盛唐值得注意的,還有高適、岑參和王昌齡等詩人。高適詩常寫落拓失意的不平。岑參常用特異之語,寫各地奇峻山水。王昌齡的江南情歌,寫得清新活潑,他的閨怨詩特別是宮怨詩,往往以深婉之筆寫淒怨之情。李頎善寫人富於特點的容貌風采。雖然這些詩作風貌不盡一致,但他們的共同點,在於他們多曾至邊塞,所作邊塞詩都很著名。高適寫薊北邊塞,詩風蒼涼悲慨。岑參用親身經歷和感受,寫西域奇異風光,風土人情,軍戎生活和邊塞戰爭,展現瑰麗雄奇的境界。王昌齡的邊塞詩,寫征人思婦的怨愁,也有英雄的氣概,他善於用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委婉流暢而清剛的文筆,創造意蘊深廣的抒情境界。他把七絕藝術發揮到極致。


李白是盛唐,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幾入長安,有過政治抱負,但他畢竟不是政治人物。他一生的大量時間,在山水漫遊,求仙學道也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李白詩總是寫得心境開朗,清雄剛健,豪邁奔放,痛快淋漓,體現出一種高昂慷慨、明朗向上的精神風貌。他的詩,常常寫主觀想像的世界,寫對現實的強烈主觀感受,詩思完全任感情自由流走,加上想像奇特,誇張大膽,表現了強烈的浪漫色彩和藝術個性。他的詩風或豪壯開闊,或明秀清新,語言看似平淡,卻是凝練純淨,渾然天成而又韻味無窮。


杜甫是盛唐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有過少年壯心,但後來一生困頓。長安十年,歷盡辛酸。安史亂後,又顛沛流離,先後漂泊西南、江湘等地,這樣的經歷使他一生憂國憂民。他的詩多以時事為主題,寫出民生疾苦,尤其是戰亂帶給人們的心理創傷以及當時普遍的大眾心態,深刻地反映出唐代由盛轉衰時期廣闊的社會生活面貌,有著強烈的現實精神。他不但觀察入微,而且善用典型事件,畫面摹寫傳神,在平實、客觀的筆觸中,揭露現實的本質,寄寓深沉的情思,由此可見其寫實藝術的獨到之處。杜甫的詩多表現沉雄勃鬱之美,或有典雅清新之作,然不論風格如何,皆是他嚴謹構思、精心錘鍊的結晶。

收回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