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人性枷鎖》,入選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世界100大最好的小說
《人性枷鎖》,「英國莫泊桑」毛姆自傳體小說,他一生最想寫出來的就是這本
《人性枷鎖》(上+下),收錄毛姆曾寫下的2篇作者序,不僅自剖創作心情,更期盼與新一代新世紀的讀者來場心靈交會之旅
《人性枷鎖》(上+下),書中譯注超過100條,譯注字數近萬字,有助讀者更了解毛姆字字句句背後的深意,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

● 一部追尋愛、追求人生體驗,以及追索信仰的生命巨作
● 愛與被愛,一定要對等嗎?愛與慾望之間有必然的關係嗎?最懂年輕人的毛姆,把自己的困惑與追尋說給你聽

為什麼有必要看《人性枷鎖》這本寫於1915年的小說?!
◆ 書寫,以療癒悲苦的成長過程,毛姆在100年前就這麼做了
◆ 青少年的苦悶、被同儕霸凌的酸苦,毛姆在100年前就寫出來了,而且撐過來了!
◆ 內心的糾結、對人生的諸多提問,毛姆在這部自傳體小說中一直勇敢追尋
◆ 最終,毛姆內心自由了嗎?他的人生追尋又與你我何干?有干,有關,我們誰在幽微難行的人生裡不需彼此借點光、取點暖,毛姆的這本書,照亮撫慰我們內裡脆弱的心

他還不知道,一個旅人在跨入現實的國度之前,要越過多大一片乾旱險惡的荒原。說年輕就是幸福,這是一種幻想,一種不再年輕的人才有的幻想。

只有年輕人知道自己有多悲慘,因為他們腦子裡被灌滿了不切實際的理想,每次接觸現實,總要撞得頭破血流。

他們看起來就像一場陰謀下的犧牲品,他們讀的書和長輩的談話,都為他們備好了一個不真實的生活。

他們必須自己發現,所有讀過的書與所有的教誨,都是謊言、謊言、謊言;而每一次發現,都是在那具已經釘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軀再釘進一根釘子。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出生、居住於法國巴黎,8歲時母親肺結核去世,10歲那年父親癌症過世,後被送回英國由叔叔撫養。因身材矮小、口吃嚴重而飽受同學師長取笑,亦不受叔叔疼愛,童年生活憂傷而孤寂(三位哥哥較年長,都已唸大學或入社會)。

17歲前往德國海德堡留學一年(學習哲學、文學)。18歲返回英國唸醫學院,5年後順利畢業,取得內科、外科醫師資格;求學期間多方閱讀文學作品,投入寫作,並在畢業這年出版第一本小說《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頗受好評。

決定棄醫從文,就此展開超過一甲子寫作人生。初期多於雜誌發表短篇故事,後與戲劇寫作雙管齊下,劇作產量大且質佳,戲劇不斷上映公演,名利雙收,當時年僅34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在醫院與諜報單位服役,並於1915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人性枷鎖》(Of Human Bondage),帶有濃厚自傳味道。1919年,發表《月亮與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立刻在美國成為暢銷書,至今仍是最暢銷的長篇。1944年,另一長篇傑作《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出版,滿溢印度風情。

事實上,毛姆40歲之後,即經常前往當時的第三世界如大溪地、中國、馬來半島、印度、婆羅洲、加勒比海一帶島嶼旅行,後發表多部異國風情濃厚的遊記與上百篇短篇小說,被譽為「英國的莫泊桑」。

1965年12月16日,於法國里維拉過世,享年91歲。毛姆長於觀察,筆鋒如刀,總能犀利劃開幽深的人性,他的作品讓人深思低迴,將永為後世讀者銘記珍藏。


譯者簡介:

王聖棻,譯有《大亨小傳》、《基督教的故事》等。

魏婉琪,清大中文所畢,曾任《自由時報》編輯,譯有《冰狗任務》等。

兩人合譯的作品有《黃昏時出發》、《卡娣的幸福》、《星星婆婆的雪鞋》、《死亡大事》、《活在一個愛恨剛剛好的世界》《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短篇小說選集》等。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