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洛克是西方唯物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部書從1671年寫起,直到1687年才完成,在1690年出版。論述的是認識論問題,是洛克關於經驗論的哲學著作,主要在探究知識的性質和人類探究真理的能力。在西方哲學史上曾經發生過承前啟後的作用。

他首先批判了笛卡爾主張知識起源上的所謂「天賦觀念」以及萊布尼茲的所謂「天賦實踐原則」這樣一個在認識論上的唯心論觀點,並且從而提出認識的唯一來源是經驗的唯物論論點。全書分為四卷:第一卷,首先解釋了自己使用的「觀念」一詞的含義後批評及揭露當時「天賦觀念論」的根源及危害;第二卷,系統地探討了知識的起源等問題,集中論述了兩種經驗論、性質論和觀念論,主要研究作為知識來源的「觀念」,說明「實體」、「樣式」、「關係」這些複雜觀念是如何形成的;第三卷,考察語言和思想的關係,關注的是「話語」,闡述關於「概念」的學說、「名義本質」與「實在本質」學說;而第四卷,探討的是知識的等級、確實性和範圍。洛克論述了知識的對象、等級和範圍,並且著重論述了真理問題,提出自己關於存在的知識的看法,最後,把科學分為物理學或自然科學、實踐科學、標記科學三類。


作者簡介:

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英國「光榮革命」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唯物論哲學家及經濟學家、經驗論的開創人,同時也是第一個全面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學以及政治領域都有重要影響。他的主要哲學著作是花二十年時間寫成的《人類理解論》,此外還有《政府論兩篇》等。

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論(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他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他的著作也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


譯者簡介:

關文運(1904-1973),即關其桐,西方哲學翻譯家。筆名關文運、關文、世雄、琪桐、鄒如山等,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人,學識淵博,精通多種外語。193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系,在校期間追慕胡適等人學問,與胡適等結識,是胡適的私淑弟子。畢業後即由胡適介紹,任職於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編譯委員會,從事翻譯西方哲學著作的工作,相繼譯有《新工具》(培根)、《崇學論》(培根)、《巴克萊哲學對話三篇》、《視覺新論》(巴克萊)、《人類理解研究》(休謨)、《方法論》(笛卡爾)等。畢生致力於西方古典哲學的研究和譯介,自30年代起開始翻譯康德、笛卡爾著作、致力於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翻譯,出版譯著幾十種。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