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沙頭角──一個香港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到的地方,若沒有特殊理由,非當地居民很少會進入此地。沙頭角(尤其是墟市部份)是邊境禁區,位處新界鄉郊,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及濃厚的文化背景,也是旅行者探索的好去處。它曾是一脈相承的華南傳統社會,在政治上是香港與深圳的邊境,與中國內地有密切聯繫;而它作為邊界的橋頭堡,亦是香港開埠以來英國人曾重點發展的區域,作為香港歷史的象徵不容忽視。在封閉了60年後開放的今天,此區將面臨加速都市化所帶來的影響,故應該更好地掌握對其歷史及文化遺蹟的認識,從而找尋正確的發展方向。


目錄

序一 劉蜀永

序二 劉義章

前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地質歷史

第二章 沙頭角族群的生成

第三章 傳統的民間鄉約

第四章 客家農民與開發土地

第五章 從墟市到鄉鎮:海關、宗教與商業

第六章 水陸貫通:粉沙支線與公路開通

第七章 抗日活動與戰後的沙頭角

第八章 1967年前後的沙頭角與中英街

第九章 沙頭角的開發與自然保育


結語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書目

鳴謝


作者簡介

阮志,香港出生,祖籍廣東新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榮譽副研究員、理工大學中國文化系客席講師,多年來對香港歷史、文物及民俗文化進行研究,包括新界宗族、邊境禁區村落、客家文化、二十世紀香港天主教歷史及旅遊文化史等,著有《越界:香港跨境村莊及文化遺產》、《入境問禁:香港邊境禁區史》及《中港邊界的百年變遷:從沙頭角蓮蔴坑村說起》,編著有香港天主教歷史研究專書及論文多篇。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2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3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