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本書依據羅孚先生珍藏的五十多年來二百多位朋友和工作聯繫人的往來書札整理編選而成。閱讀書信,往往能加深對一個人乃至一個時代的理解。羅孚先生本身經歷之奇、涉獵範圍之廣,雖然歷經坎坷,但也豐富多彩,更令其信札加上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和史料價值。這不僅是他個人的精神財富,也是一代文人和知識分子的心靈史。

楊絳先生曾說,讀書就是跟古今中外的作者交談。那麼讀羅孚先生朋友的魚書雁信,猶如在旁聽他們談生活和工作,談寫作和出版;互致問候,交流信息;也談心,亦話舊;有海闊天空,又有人間煙火……難得的是一個真字!

讀書是讀人,讀信更是讀人。既讀來信的人,又可以從這個朋友圈瞥見受信者的身影、丰神。羅孚先生廣交遊,與之過從的多是文人。如周作人、巴金、冰心、啓功、林風眠、尹瘦石、徐鑄成、聶紺弩、曹聚仁、查良鏞、梁羽生、范用、黃苗子、吳祖光、楊憲益、蕭乾、司徒華、董橋、小思等等。

二十世紀的幾代中國文人有其共性,同時亦各有各的個性。為甚麼這麼多人都樂於跟他來往?羅孚先生一身書卷氣,卻沒有朱自清先生說的那種「書生的酸氣」;他兼具傳統士人的溫良恭謹和現代知識分子的開放包容,這就是他的個人魅力之所在吧。

 

編者簡介:

羅海雷,羅孚第四子,理工男,香港土生土長,小學與中學接受左派教育,英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八十年代初開始參與中國貿易的港商,一九八八年常駐廣州,一九九四年開始常駐北京,近距離觀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歷程,過程中參與了英國政府提供給中國最大政府貸款項目,支援英國工程公司在江蘇江陰長江大橋建設項目。工作過程中,獲派送到英國Ashridge 學院與美國哈佛商學院接受EMBA 與AMP 高級管理培訓,近年致力在工程建設行業價值鏈應用數位化技術。

從小喜讀歷史,特別是近代中國歷史,包括改革開放前香港左派活動史。其香港出版的著作有《我的父親羅孚》(二○一一年《亞洲週刊》非小說十大好書, 二○一二年第五屆香港書獎)和《星沉南海》,此書對於一九八九年的歷史有詳細描述,被內地有關部門人員私下評論為近年難得一見的中肯評論。

高林,羅孚世交子弟,從業金融機構。羅孚在北京居住期間,有多方受教和密切交往。曾主編《羅孚文集》(中央編譯出版社),整理編輯羅孚著作《北京十年》(簡體版)、《燕山詩話》(簡體版)、《繁花時節懷故人》、《羅孚說周公》、羅孚日記等。負責本書整理、分類、校勘、註釋和考證等工作。曾發表多篇研究和介紹羅孚的文章。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