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香港乃中西交匯、華洋雜處之地。創刊號的「文化焦點」欄目,聚焦中西文化在香港的碰撞。身兼文化學者和作者雙重身份的米哈,化身成學徒,將這個宏大的文化命題落實到衣食住行的日常四維,帶領讀者一窺香港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神妙之處。本期「書人書事」,向影響時代的學人和文人致敬,有金耀基述楊振寧百歲人生,問學於冼玉儀的張圭陽探問漢學家柯文的中國路,認識戴天逾半世紀的黃子程關永圻對談,暢述其人其事,張學明梁秉中憶念余英時的新亞情緣。「名家專欄」本期邀得陳萬雄、陳平原、鄭明仁、林沛理諸先生講述各自與書的情緣,更有鄭政恆深度評析香港文化博物常設展覽「瞧潮香港60+」。「出版人語」則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和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兩位資深編輯,分享他們與好書相遇的幕後故事。「書評」請唐睿、雷雨、曾瑞明、黃宇翔及黃杰華五位,為讀者評介五本好書。「閱讀前線」推介新書24種,題材豐富多元,地跨兩岸三地,中英文書兼而有之。
目錄
【文化焦點】
006 衣:中西是方法,一種尋求創新的方法
016 食:不中不西的味道
028 住:留在古建的中西
046 行:中西就在生活與記憶
【書人書事】
058 楊振寧的百歲人生 金耀基
070 柯文的中國路 張圭陽
076 乘遊已去 追憶永在:懷念戴天 黃子程、關永圻
083 悠久見生成:余英時的新亞情懷 張學明、梁秉中
【名家專欄】
089 陳萬雄 「四書人語」之二:翻盜版的年代
091 陳平原 聞窗外事,讀聖賢書
095 鄭明仁 我走過的「書路」
099 林沛理 與「自助書」有約
102 鄭政恆 光輝歲月:略談「瞧潮香港60+」展覽
【出版人語】
105 冼懿穎 《編輯鍾叔河》的成書經過
109 徐昕宇 從「本」和「始」談起
【書評】
113 尋找「失蹤」的女性 唐睿
116 俯瞰山河神思飛 雷雨
119 我們應否高舉成功和失敗? 曾瑞明
122 重讀《大棋盤》 黃宇翔
125 上下求索 黃杰華
【閱讀前線】
128 24 本書,24 個閱讀的理由
卷首語
「少說點空話,多讀點好書」
《讀書雜誌》試刊號在7月香港書展出版後,不斷收到各界反饋的寶貴意見,十分鼓舞。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先生更為此親撰六千字長文(9 月10 日刊於大公文匯網),回望三聯書店「出好書、辦雜誌」的基因傳承,再三勉勵編輯部同仁不忘初心,務必以「文化傳承、文明互鑒」為願景,汲養智慧,潤澤心靈,把《讀書雜誌》辦成讀者喜愛的一方淨土、一瓣心香、一汪清泉。
作為編者,我們也進行了認真的自省。我們寄望於通過這本雜誌,傳承三聯人自初創至今一以貫之的「啟迪民智、傳播新知、喚起民眾」的理念,同時應和時事變遷,加添屬於今日的時代要素,將我們認為的好書、好作者推介給更加廣泛的社會大眾,引領更多的讀者走進書本的廣袤世界。
香港乃中西交匯、華洋雜處之地。創刊號的「文化焦點」欄目,聚焦中西文化在香港的碰撞。身兼文化學者和作者雙重身份的米哈,化身成學徒,將這個宏大的文化命題落實到衣食住行的日常四維,帶領讀者一窺香港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神妙之處。本期「書人書事」,向影響時代的學人和文人致敬,有金耀基述楊振寧百歲人生,問學於冼玉儀的張圭陽探問漢學家柯文的中國路,認識戴天逾半世紀的黃子程關永圻對談,暢述其人其事,張學明梁秉中憶念余英時的新亞情緣。「名家專欄」本期邀得陳萬雄、陳平原、鄭明仁、林沛理諸先生講述各自與書的情緣,更有鄭政恆深度評析香港文化博物常設展覽「瞧潮香港60+」。「出版人語」則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和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兩位資深編輯,分享他們與好書相遇的幕後故事。「書評」請唐睿、雷雨、曾瑞明、黃宇翔及黃杰華五位,為讀者評介五本好書。「閱讀前線」推介新書24種,題材豐富多元,地跨兩岸三地,中英文書兼而有之。
「少說點空話,多讀點好書」是胡適先生〈發起《讀書雜誌》的緣起〉中的一句話,我們牢記於心。為方便讀者選購好書,我們把當期的篇章所提及而仍在市面流通的好書,整理成「推薦書單」,以二維碼方式印在封底,讀者可隨時在「一本」平台選購。創刊號是起點,也是我們未來走得更遠的依憑。我們願和讀者一起,用心把《讀書雜誌》辦好,辦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