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明信片,是人們一種旅遊回憶或「到此一遊」的憑據,亦是一種具備多功能性質的媒介。它既是呈現出風土民情、湖光山色的藝術品,亦是蘊含文化積澱的收藏品及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在資訊還未很發達的時代,明信片更加發揮教育的功能,成為人們汲取各類知識的來源。

日本是擅於運用圖像表達不同訊息的國家,明信片的面世正好大派用場。二十世紀初,日本開始出版包含國內外不同文化、風俗及地理的明信片,成為日本民眾汲取域外知識的渠道。但隨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的歧途,明信片則開始成為軍方美化侵略戰爭的工具。

本書刊載了一百多張日佔香港明信片,這些由佔領者刻意塑造出來的圖像,讓我們看到甚麼,又看不到甚麼?


目錄

序一(鄭寶鴻) / 004

序二(丁新豹) / 005

序三(劉智鵬) / 006

明信片是進出空間與時間的媒介 / 007

01陰霾籠罩下的百年之城 / 017

02惶恐不安下的日常生活 / 053

03頃刻褪色下的名勝地標 / 095

04日本人筆下的日佔香港 / 115

05百廢待興下的戰後香港 / 137


作者簡介

張順光,香港收藏家協會前會長,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中國郵學會及香港郵學會會員,收藏各式相片、明信片、郵票及歷史文獻。著有《香港電車》、《坐困愁城:日佔香港的大眾生活》(合著)、《港島北岸百年變遷》(合著)等。

陳照明,香港錢幣研究會永遠會員,資深錢鈔及明信片愛好者、收藏家,收集儲存藏品逾三十年,拍賣場常客,專注收納珍罕藏品。著有《近代中國洋商客鈔圖錄》(合著)。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