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本書為「三聯學術文庫」之一種。作者將國家理論與文化社會學相融匯,聚焦於上海大世界遊樂場於1949至1966年間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個案,論述了新中國國家建設與文化領導權塑造的進程。1949至1966年之間是新中國的創建時期,這一時期所建立起的國家與大眾文化關係的模式對此後影響深遠,今日的官方的文化機構建制也基本是於這一時期所確立,要理解「後四十年」的國家與大眾文化關係,有必要回溯至這一時期。

本書上篇為相對宏觀的經驗研究部分,主要是以上海為個案,討論國家建設與文化領導權建設的一密切交織;下篇則聚焦於上海大世界遊樂場這一具體的文化娛樂機構,從而在更微觀的層面來展示這些大眾文娛機構是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文化改造的,以及其歷史後果為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處處可看到國家的身影,看到這些微觀的文娛機構的變遷如何與國家建設的歷程息息相關。

本書是較為罕見的基於第一手的歷史檔案資料的社會學研究,彌補了現有研究對新中國的國家與大眾文化之關係分析的不足。面對歷史檔案分明的複雜性,作者做出的批判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審慎與嚴謹的。細讀這部著作,有助於讀者認識到更為真實的新中國初期國家能力的狀況,理解「國家觸角的限度」,進而超越極權主義模式所留下的一些刻板印象。

目錄

導論 / 001

一、引言:新中國與文化領導權  /  002

二、將國家帶入文化社會學  /  030

上篇 國家建設與文化領導權的塑造

第一章 現代中國的國家建設與文化治理體系的演進 / 065

一、引言  /  066

二、作為文化行動者的現代中國國家  /  069

三、現代中國的國家建設與文化治理之歷史透視  /  072

四、新中國的文化治理體系的科層結構與職能  /  078

五、小結與討論  /  094

第二章 國家能力與文化治理(1):科層制發展 / 097

一、國家能力  /  098

二、人員配置上的窘境  /  100

三、分工不明和職能不清  /  105

四、機構間協調與整合上的困境  /  107

五、制度運作與管理的不完善  /  109

六、科層制的形式主義  /  111

七、小結與討論  /  112

第三章 國家能力與文化治理(2):財政能力 / 115

一、財政約束與文娛場所的區域分化  /  116

二、在政治任務與經濟任務之間  /  125

三、票價的相對高昂  /  132

四、小結  /  134

第四章 組織化社會的建設 / 137

一、組織化的嚮往  /  138

二、新中國文藝領域的組織化建設  /  139

三、組織化社會的反思  /  152

第五章 國家觸角的限度 / 155

一、導言  /  156

二、文化生產者:慣習變遷的滯後性和群眾的繁複性  /  158

三、文化中介:國家的不同質性  /  170

四、文化受眾:文化的相對自主性  /  178

五、小結與討論  /  182

上篇小結 國家性質的繁複性 / 189

下篇 上海大世界遊樂場的社會主義改造(1949-1966)

第六章 民國時期的上海大世界 / 195

一、遊樂場的興起  /  196

二、上海大世界的創辦與發展變遷  /  199

三、小結  /  204

第七章 塑造文化領導權:上海大世界的接管 / 207

一、微觀權力格局的轉變  /  208

二、大世界的空間再造  /  227

三、文化領導權的挑戰:群眾慣習的持續  /  235

四、小結  /  242

第八章 文化領導權的困境:上海大世界的重塑 / 245

一、前言  /  246

二、大世界與群眾文化機構  /  247

三、將大世界正規化:國家能力的悖謬  /  256

四、大眾文化領域的計劃化管理  /  279

五、「勞逸結合」:國家目標的衝突  /  282

六、劇團荒  /  284

七、大世界特色的消逝(1):初步的文化同形的形成  /  289

八、小結  /  293

第九章 文化領導權的挫折:從協商式文化領導權走向零和式文化領導權 / 295

一、前言  /  296

二、國家的妥協:協商式文化領導權  /  296

三、包銀制和包底分成制  /  303

四、大世界特色的消逝(2):政策反饋效應和零和式文化領導權  /  306

五、走向文革  /  321

六、 營業狀況的波動:文化同形的形成和文化領導權的挫折  /  327

七、小結  /  333

下篇小結 國家性質的繁複性與文化領導權 / 335

總結與餘論 / 345

一、新中國文化領導權計劃的歷史淵源與多元動力  /  346

二、國家對文化干預的歷史效果  /  349

三、社會主義文化改造中的問題  /  355

四、生活世界與國家理性  /  359

五、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如何可能?  /  363

六、一些有待推進的議題  /  373

附錄 / 375

一、大世界日誌(1949-1966)  /  376

二、超越集權主義模式:關於新中國「前三十年」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海外中國研究述評  /  399

三、本書寫作歷程與反思  /  434

參考文獻 / 459

後 記 / 479

作者簡介 / 483


作者簡介

肖文明,江西吉安人。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獲管理學學士、法學(社會學)碩士與哲學(社會學)博士,曾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短期訪學。現為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副教授,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化社會學、社會理論以及中國的現代轉型研究。在《社會學研究》、《開放時代》以及Modern Asian Studies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並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博士後基金等科研項目多項。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