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我們看到陶淵明是多麼深刻地植根于文學和文化傳統,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他對傳統的革新。手抄本文化的世界變動不居,而這種流動本質在我們的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尚未得到正確的理解或重視。我們將會發現,陶淵明的詩歌文本,即使在詩人逝世之後,仍被後人不斷地生產和創造。傳統意義上那個“真正的陶淵明”,只是陶淵明眾多可能的形象之一。
——田曉菲
“校書如拂塵,旋拂旋生”,“塵幾”是對校勘與編輯的完美比喻,也象徵著我們對嘈雜無序的手抄本世界的雲遊。本書為田曉菲的學術成名作,旨在探討讀者如何積極主動地參與對“陶淵明”的生產和創造,從而勾勒出手抄本文化中的陶淵明形象被逐漸構築與塑造的軌跡。通過檢視文本傳播的機制與歷史,作者展現了中國中古時期文本的流動性,以及手抄本時代的文本如何因為後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構和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