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五四」作為一個表現民主、科學精神的文化符號、一個青年學生愛國主義傳統的偉大象徵、一個中國知識份子的公共節日,是現代中國最富激情力量的精神源泉。五四現在是,在可見的未來還將是人們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

本書作者歐陽哲生教授長期從事五四運動及其代表人物研究,已出版多本富有影響力的相關著作和編著。本書是他近七八年來研究五四運動論文的最新結集,按內容將收文分為三篇:「本事篇」根據原始文獻或檔案材料,回到歷史現場,客觀呈現五四運動的本來面目;「紀念篇」溯流窮源,系統清理各大黨派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系統,解析五四話語的政治文化蘊含;「詮釋篇」檢視百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研究論域之拓展歷程,全方位地展現新文化運動的絢麗畫卷,重新估價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目錄


自序 i

本事篇

作為「事件」的五四運動─從檔案文獻看北洋政府對五四運動的處置

一、「火燒趙家樓」細節的偵結 4

二、學生被捕後的審訊、釋放與結案 14

三、學生被捕案的輿論反應及政府對策 31

四、處理學生運動後續發展的舉措 38

五、從錢能訓內閣辭職到拒簽對德和約 46

六、結語 53

從五四時期的「主義」建構到中共初創的行動綱領─五四思想的動態考察

一、「主義」開始引領時代的新潮流 55

二、新思想界轉向對社會主義思潮的探求 63

三、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的行動綱領 68

四、餘論:新時期的某些後五四取向 79

蔡元培的新文化構想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蔡元培卷》導言

一、閱讀史與活動史 82

二、解構儒學意識形態 86

三、樹立現代大學理念 92

四、中西融合的文化觀 101

五、一個未完成的思想命題:以美育代宗教 107

六、蔡元培生平編撰、著作整理與研究 112

梁啟超的國際觀與晚年思想轉向——梁啟超著《歐遊心影錄》的思想新解

一、從梁啟超對歐戰的觀察談起 117

二、梁啟超介入東西文化論爭:從缺位到補位 125

三、《歐遊心影錄》的思想取向與挑戰 133

四、結語 149

紀念篇

紀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 1949 年以前各大黨派報刊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圖景

一、研究系報刊紀念「五四」 159

二、國民黨報刊系統紀念「五四」 164

三、共產黨及其左翼報刊紀念「五四」 176

四、中間派自由人士的報刊紀念「五四」 196

五、結語 210

新文化的理想與困窘─蔡元培看五四運動

一、「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 215

二、愛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愛國 221

三、新文化的守護神 226

四、結語 229

詮釋篇

新文化運動研究論域之拓展── 關於新文化運動研究的片斷思考

一、新文化運動的語境 233

二、新文化運動的最初定位 237

三、反對孔教的問題 239

四、新文化運動論域之轉變─啟蒙運動 242

五、1990 年代以後新文化運動論域的再次轉向 245

材料、詮釋與價值重估──百年五四運動史研究之檢視

一、五四運動史文獻材料的解讀 253

二、五四運動史:主義與詮釋的交織 259

三、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價值重估」 263

新文化運動的文獻整理與歷史詮釋─編輯《復興文庫‧ 新文化運動》卷之旨趣

一、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定位 276

二、新文化運動的豐富內容 279

三、重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 293

附錄

百年回看五四運動—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人文論壇綜述 299


作者簡介

歐陽哲生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曾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訪學,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處訪學。在《歷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中共黨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文化》、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復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古代北京與西方文明》、《胡適的北京情緣:一個新文化人的日常生活史》、《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二卷,合著)等。編有:《胡適文集》(十二冊)、《傅斯年文集》(七卷)、《丁文江文集》(七卷)、《復興文庫.新文化運動卷》(七冊)等。主編《海外名家名作叢書》、《人文中國書系》、《京華往事叢書》(Memories of Peking)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2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3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