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內容簡介

 

甚麼是加密貨幣?比特幣為甚麼會成為新一代避險貨幣?

區塊鏈為何備受注目?它與元宇宙有何關係?

香港為甚麼要推廣「數碼港元」?對香港將產生哪些影響?

未來已來,元宇宙的香港將擁有怎樣的藍圖?

 

本書是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關於區塊鏈、虛擬幣、元宇宙技術的最新普及讀本。作者以專業的統計學方法,簡明易懂地分析了比特幣為主導的加密貨幣具有的優勢和負面特性,提出合理的政府監管才能整頓當前亂象,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不同、舉措各異,其中,香港特區政府對6+1技術產業鏈的改造和「數碼港元」的誕生具有劃時代意義,Web3.0新時代將有望在香港實現。



作者簡介

郎咸平

著名經濟學家、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1986年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郎教授先後執教於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被列入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2023年9月加入德林,任德林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德林新經濟研究院

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德林控股(1709.HK)經過兩年籌備,於2023年11月正式成立「德林新經濟研究院(DL 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Research)」。該研究院以智庫的方式,對內對外提供投資、資管及財富管理行業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政府政策制定和金融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建言獻策並提供解決方案。

研究院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市場優勢和信息優勢,結合德林控股的業務平台優勢,積極踐行「創富有你,守富有我」的傳承理念,聘用高水平智囊團和專家學者,建設人才隊伍梯隊,加強「德林研究」品牌的應用和推廣,扎實推進並提升德林控股的研究能力及客戶服務水平。

德林新經濟研究院由陳寧迪擔任院董事會主席,郎咸平教授擔任執行院長。



內文

(試讀頁)

摘要: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金融市場再無創新,而能夠實現跨區塊鏈交易的數碼港元將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後一個創新。」我從2014年開始反對加密貨幣,是因為在沒有監管的狀態下,比特幣已經淪為暗網、黑市、洗錢等地下經濟的交易中介,形形色色的交易平台充滿了欺詐、操縱、壟斷等不法行為。既然加密貨幣有這麼負面的影響,我們為甚麼還需要關注它呢?因為根據我們數理統計量化分析的結果發現,以比特幣為主導的加密貨幣具有三大優勢:第一,比股票市場波動更大,風險溢價更高;第二,超過黃金的避險特性;第三,具備抗通脹功能。比特幣是唯一一個具有三大特性的金融資產,所以我們必須關注它。根據 個人研究結果,我發現只有嚴格監管加密貨幣的6+1技術產業鏈,才能根除加密貨幣的負面特性,從而替投資人創造財富。而香港的Web3.0的出現就是開始嚴格監管6+1技術產業鏈的第一步,所以我們必須關注Web3.0的發展。

基於本書的研究,我認為,如果香港實現了6+1技術產業鏈的塑造,將造就一個以數碼港元為標誌的新香港。我們有理由期待新香港時代的快速到來!

Web3.0 技術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技術,也叫分佈式分類賬技術;二是元宇宙技術,也叫沉浸式虛擬世界。區塊鏈技術的誕生離不開比特幣,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所以,在我們具體分析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Web3.0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虛擬)貨幣的金融屬性,這樣才能了解推出Web3.0的必要性。

由於整個學術界和業界對虛擬貨幣金融屬性的研究基本一片空白,因此我們將對香港特區政府指定可交易的兩大虛擬貨幣之一的比特幣作出一系列的量化分析。由於我們的量化分析用了相當艱深的統計分析方法,因此,除非讀者有着非常專業的統計或者數理統計的學術背景,否則我們建議讀者跳過第一章,直接進入第二章開始閱讀。

在第一章裡,我們分兩個階段進行量化分析。第一個階段,我們在透過ARMA和GARCH量化模型比較比特幣和標普500的價格波動之後,得出如下結論。

1. 比特幣市場的漲跌幅「尖峰厚尾」特點比股票的漲跌幅更加明顯,極端漲跌幅更常見。

2. 和股票市場相比,比特幣市場的波動率更大,「異方差」和波動聚集性更明顯,大漲大跌行情出現的情況更多。

3. 和股票市場相比,比特幣市場的「負面效應」要弱一些,主要原因是上市至今,比特幣單邊上漲的行情較多,很多投資者還沒有經歷過大跌行情。

4. 比特幣市場遠非「有效市場」,既不是「弱有效市場」,更談不上「強有效市場」。換句話說,比特幣市場比股票市場更加波動,更難預測。

這些結果都指向同一個結論——比特幣市場相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市場成熟度更低,有效性更差,其波動幅度仍遠大於股票市場。但是,市場對比特幣的高風險也給出了相應的高溢價。具體來講,比特幣的日度、週度和月度的風險溢價是標普的5.8倍、9.6倍和15.6倍。我想用一句最通俗的話將兩者作個對比:今天的比特幣就是100年前的美股,30年前的A股——100年前的美國,經歷了1919年至1921年的美股崩盤、1929年的大蕭條、1942年的珍珠港事件等多次股災。其中最慘烈的大蕭條時期,美股股指跌幅高達89.19%,道指最低點只有42。而30年前的A股,也經歷了多次牛熊轉換,其中最典型的是1992年的取消漲跌停板制度引發股市暴漲,一天之內上漲105%。但是緊接着就是1992年8月10日證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證券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新股發行數量和價格,打擊非法證券活動等。這導致股市又大幅下跌,滬指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

第二個階段,我們通過格蘭傑因果檢驗(Granger Causality Test)比較比特幣和美元、黃金之間的因果關係之後發現,比特幣還具備股票所不具備的避險功能。我們的研究顯示,黃金之所以成為避險貨幣就是因為美元、黃金走勢相反,但是碰到危機時,美元、黃金就會同漲或者同跌。比特幣具有與黃金一樣的避險屬性,我們的量化研究結果顯示,美元、比特幣走勢也是相反的,如果碰到危機,美元、比特幣就會一起漲,但是我們沒有發現危機之下美元、比特幣一起跌的特性。因此,比特幣的避險特性和黃金相比顯得更簡單、更乾淨。此外,我們的量化分析顯示,黃金、比特幣全程走勢相同,這個發現確定了比特幣具備如同黃金一樣的避險特性,這是股票所不具備的。我們想用一句通俗的話來形容比特幣的避險特性:毫無疑問,比特幣已經超越了黃金,成為新一代的避險貨幣。最後,我們嘗試檢驗比特幣有沒有抗通貨膨脹特性。美聯儲從2020年3月15日開始的兩年內瘋狂「放水」,資產總額從4.2萬億美元暴漲到8.9萬億美元,兩年超發貨幣超過美聯儲歷史發鈔總額。這麼大的貨幣超發一定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預期,我們正好通過這個機會檢測一下比特幣是否具有抗通貨膨脹特性。我們發現美聯儲資產和比特幣的相關係數竟然高達0.83,遠遠超過美聯儲資產和美元0.57的相關係數。這個結果挖掘出了比特幣的另外一個特性,那就是抗通貨膨脹。各位讀者可以想像到嗎?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金融工具——虛擬貨幣——即將從蠶蛹中破繭而出完成華麗轉變成為蝴蝶。這隻蝴蝶具備了100年前的美股、30年前的A股的瘋狂特性,將超越黃金成為新一代的避險貨幣,甚至具備抗通貨膨脹的特性。其必然結果就是不可預測的蝴蝶效應——蝴蝶翅膀輕輕一拍,蝴蝶效應結果難料。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香港特區政府所主導的Web3.0能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6+1技術產業鏈——因為只有完整的6+1技術產業鏈才能有效監管這隻美麗的蝴蝶。


{{ isMor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Hide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Show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Buy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2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BookMedia_tips3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