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禮讚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
楊儒賓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09月02日
ISBN:9789570846089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
重新解讀歷史符號──「1949」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台灣,新台灣從此誕生。
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
1949年之於新台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1949年是台灣的年分,它賦予台灣一種歷史定位的架構。
就漢人的觀點看,1661、1895與1949是台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漢人移民作為台灣社會變遷的歷史主軸就此奠定。
1895年日人據台,台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迅速捲進了「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進入現代的世界體系。
1949年的歷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台,結果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台灣。
《1949禮讚》是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楊儒賓先生最新著作,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對「1949」此一歷史符號的重新解讀。全書重點論述為:
1949渡海南遷,是國史上足以抗衡東晉永嘉渡江與南宋靖康渡江的三大南遷事件。1949是台灣史上三大移民潮中文化意義最豐富的移民事件。1949創造了「兩岸三地」的新知識範疇,新中國、新台灣與新香港同時成立。1949後的台灣學術是民國學術的繼承者,是另一種五四精神的發揚者。1949兩岸的曲折發展指向了中國現代性與西洋現代性的銜接。跨文化性格的台灣經驗,提供了形構中的新中華文化很重要的理論資源。
本書的緣起雖始於作者楊儒賓的自我叩問,但摸索方向明確,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公共論述。
作者楊儒賓認為,我們這群在後1949大分裂時代生長的人別無選擇地,被命運狠甩在東西衝突與古今交會的銜接點上。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框住我們生命的世界一起演變,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穿越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以至即將被穿越的馬英九的時代。 然後少年子弟江湖老,憤青被流光帶入哀樂交集的中老年。
作者簡介:
楊儒賓,1956年生於台灣台中。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SeriesBookListBut_moreText') }}>
儒門內的莊子(精)
楊儒賓
道家與古之道術
楊儒賓
儒家身體觀
楊儒賓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精)
楊儒賓
聯經評論
{{_getLangText('m_asideSeriesBookListBut_moreText')}}>
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
曾國祥,劉佳昊,梁裕康
「國際傳播」國際化
伊萊休.卡茨,朱迪.波倫鮑姆,西爾維奧.瓦斯博德
細說李商隱──他浪漫淒美的生涯和詩歌
施逢雨
被誤讀的儒學史──國家存亡關頭的思想,十七世紀朝鮮儒學新論
姜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