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的哲學──為什麼少就是多?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埃默里斯.韋斯科特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葉品岑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左岸
2018年06月13日
ISBN:978986572771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既然神什麼都不缺,那麼無所欲求不就跟神一樣?
——錫諾普的第歐根尼(404-323BC),犬儒哲學家

從蘇格拉底到梭羅,大部分的哲學家、道德家和宗教領袖都把節儉看作是美德,並認為簡單的生活可以帶給人智慧、正直與快樂。為什麼他們要這麼說?他們的論點是正確的嗎?難道擁有奢侈的品味是被誤導嗎?如果人可以過著節儉的生活,但卻選擇奢侈度日,那麼這樣是愚昧嗎?應該受到譴責嗎?

在《簡樸的哲學:為什麼少就是多?》一書中,哲學教授埃默里斯.韋斯科特要告訴我們,為什麼兩千年來,這麼多以智慧著稱的哲學家以及名人要鼓吹節儉與簡約生活,並視之為美好人生的關鍵。作者也會探討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我行我素,把哲學家的智慧拋在腦後;只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面臨環境危機,也許我們應該傾聽這些主張反璞歸真、節儉度日的論點。

作者提出「簡約生活」的定義,討論為什麼這樣做會讓人更好、更快樂。他也試圖說明,為什麼簡約生活有這麼多好處,人卻還是不願意接受?除了探討節儉和簡樸的好處之外,作者也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想過奢華生活的動機。畢竟現代經濟的基礎,建立在大量的獲取與消費。

在這樣的脈絡下,大多數人的確沒法像哲學家所建議的那樣過著簡約生活。然而,本書最後論稱,如果我們可以擺脫當道的物質個人主義,無論是個人或是社會,都會過得更好。


作者簡介:

埃默里斯.韋斯科特(Emrys Westacott),紐約阿爾弗雷德大學(Alfred University)哲學教授。文章經常刊載於《紐約時報》、《哲學家》、《今日哲學》、《人道主義者》、《哲學論壇》等,著有《一輩子帶著走的實用哲學:哲學教授教你「不敗德的八卦」與「剛剛好的直白」》。


譯者簡介:

葉品岑,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曾任編輯,目前專職從事翻譯。譯有《凱因斯對戰海耶克》、《四十個機會:飢餓世界的曙光》、《法醫.屍體.解剖室3》、與《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