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給你兩顆糖──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堪布卡塔仁波切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8年04月13日
ISBN:9789866091865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94歲的長老仁波切:卡塔仁波切,
以一生的修行經驗,給了你兩顆糖,
這兩顆糖,一顆叫止禪,一顆叫觀禪,
它很甜,是馬爾巴說的「有甜說不出」那種甜,
但你得自己張開口,吃下去…

以止觀解脫煩惱,是佛教的獨步功夫,但各家說法不同,有些偏重理論,有的著重技術、體驗,難以周全。卡塔仁波切出入理論與體驗,幾乎沒有贅言而面面俱到、貫穿其間。讓你在不知不覺間窺探止觀的全貌。

最有效的方法
禪修最有效、最自然的方法,就是體驗呼吸。從呱呱落地那一刻起,直到最後一口氣,呼吸就像是我們的生命力。

怎麼坐?有關係
我們要求怎麼禪坐是有原因的,因為在我們的生命狀態之中,實際上有五種氣在運行著。手腳怎麼擺、眼神擺哪,它們和遍行氣有關;收提的動作能持住下行氣;挺直脊柱讓平住氣有空間;收下巴攝持上行氣;禪修的一切則和命氣有關。

奉獻不必等未來
首要之務就是,現在馬上就盡可能地去為他人奉獻心力,並且持續擴展這樣的力量,而不是想等到未來的某個時候,再去做個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那個「未來」,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你所能夠得到最大了悟的方式之一,就是將自己奉獻給他人,這會讓了悟變得實際可行。

蜜蜂與花蜜
上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不像家庭關係,也不像是國王和臣民,甚至也不像老闆和員工;比較像是一種信任、尊重,以及彼此相互瞭解的狀態。這是非常有力量的,常用來形容這種關係的譬喻是:蜜蜂與花蜜。只有當蜜蜂需要花蜜的時候,才會飛到花朵上採集花蜜,接著就會離開,然後消化這些存糧,以其為食,並且以任何需要的方式來加以運用它。

從這裡安坐看本性
觀禪的修持需要倚賴一種放鬆而平和的心境,那是從修止禪而得來的。如果我們已經培養出那樣的心境,修持觀禪時,有別於單純的修持止禪,我們不再執著於止定的經驗,但是安止的體驗仍延續著。這時候,行者直接看著安止體驗的本質,或是直接看著心的本性,也就是體驗者的本性。


作者簡介:

堪布卡塔仁波切(Khenpo Karthar Rinpoche),1924年誕生於青海省勒西地區,12歲時於青海玉樹州結古鎮附近的創古寺出家,20歲時於第十一世大司徒仁波切座下受比丘戒。曾依止各傳承之具德善知識修學,特別是噶舉傳承共與不共的實修口訣教法,並如法閉關修持。

1975年堪布卡塔仁波切受第16世大寶法王封為「法尊上師」及授「仁波切」的頭銜,以嘉許其學識與修持,並授權代表大寶法王在北美洲弘法利生。現為噶瑪噶舉傳承南北美洲總導師,如來大寶法王北美洲根本道場—紐約上州噶瑪三乘法輪寺(KTD)住持,噶瑪林閉關中心指導上師。

堪布卡塔仁波切行持嚴謹,外比丘戒,內菩提心戒及密三昧耶戒均清凈無染,其學之豐堪稱稀有,且具足實修證量,故成為北美洲藏傳佛教的著名上師。

堪布卡塔仁波切離開藏區海外弘法40多載,其佛法開示被譯成英文、中文者甚多,內容深入淺出,字裡行間洋溢著上師的悲智光芒,流露出實修者的樸實風範。

相關著作
《乾乾淨淨向前走》(眾生文化)
《彌陀天法: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修指導》(眾生文化)
《除無明闇》(眾生文化)
《虔敬就是大手印: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新修版〕》(眾生文化)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眾生文化)
《休息在陰影中》(眾生文化)
《恰美山居法》(眾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