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二經密意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談錫永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14年01月13日
ISBN:9789866936821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文殊師利菩薩不二法門有眾多經典,現在先選出兩本詮釋其密意。所選兩經為《文殊師利說般若會》及《文殊師利說不思議佛境界經》。選這兩本經的原故,是由於兩經所說彼此可以融匯。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是由不二法門來說空性,說法與「緣生性空」亦無相違。於不二法門中,由緣生而成為有的只是現象,這些現象不能執為實法,因此一切諸法本體為空。與空相對,則是執現象為實法的有。如何超越有法,即是於不二中離一切相對,因為凡執現象為實法必依相對,倘若超越相對,即成不二,是即於不二中超越有法。當超越有法時,倘若要追究一切諸法的自性,不二法門便說之為「本性自性」,亦即一切諸法以其本性為自性。識境中的因果,亦必須說其自性為本性,當知本性即是不可思議佛境界時,自然由不二而超越因果,亦必須超越因果才能現證深般若波羅蜜多。

這樣,便引導到《文殊師利說不思議佛境界經》。這本經先說佛境界,然後說入佛境界的觀修。是故本經說佛境界之餘,亦有很大的篇幅,說由觀修悟入佛境界之所行,這便是本經的第二部份。在這部份,又再分為兩份。先說不放逸行,行者必須以不放逸行為前行,然後才可以入經中所說的菩薩道。

文殊師利於說此兩份菩薩行時,許多處並未依不二而說,如說「頭陀功德」,即依識境而說,此即因並非全為已登地的菩薩說法,實亦同時為欲入菩薩道的初機而說,是故即不能唯依不二而行。

如上所說,便知道我們為甚麼將此兩經合成一冊,說其密意。望讀者能依此脈絡來理解文殊所說的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