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艾利森.馬修.戴維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趙睿音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大寫出版
2017年11月28日
ISBN:9789869519779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裝模作樣是很危險的。」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美國作家

時尚歷史學家以圖拆解時尚黑暗面
時髦誘人的有毒單品,華美外表下的包藏禍心

帶病菌的布料、含汞的高帽、以砷染色的手套、過度合身的衣領、扭曲人體的裙撐、易燃的洋裝……
我們精心打扮,心甘情願將死亡穿上身!

從隱伏的有毒染料到著火的鳥籠式裙撐,衣服一直是歷史上最致命的「凶器」。加拿大時尚學院副教授艾利森.馬修.戴維,利用現存的時尚物品以及許多影像和故事,詳述從十九世紀到現在,本是設計來保護人體、讓人感到舒適的衣物,如何潛藏著致命因子,把製造者與穿戴者給弄死了。

這些故事都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血腥與恐怖,包括:

▲ 極端誇張笨重、扭曲人體的鳥籠式裙撐
▲ 帶菌的布料,成為傷寒、肺結核等傳播疾病的媒介
▲ 以汞加工的製帽過程,損傷帽匠神經系統
▲ 含砷的顏料,腐蝕人造花工匠與縫紉女工的皮膚
▲ 添加苯胺製成的染劑,導致穿戴者血液中毒
▲ 危險剪裁與樣式,纏繞窒息、跌落等意外事故層出不窮
▲ 易燃的蓬蓬裙與刷毛法蘭絨布引發火災意外,造成無數女性與孩童死亡,包括王爾德的姊妹
▲ 運動鞋的黏著劑含有毒害神經的成分,NIKE創辦人也是受害者
▲ 用來製造牛仔褲磨損效果的海砂,對製造工人肺部造成永久傷害

本書藉由回顧危險時尚服飾的歷史,重新審視人與衣物的關係,為當前的爭論提供「可用的過去」,探討時尚產業的健康與可續性等種種議題,省思我們該如何善用知識與技能,創造出真正能保護我們的衣服,更少的時尚受害者。


作者簡介:

艾利森.馬修.戴維(Alison Matthews David),加拿大瑞爾森大學時尚學院的副教授。


譯者簡介:

趙睿音,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碩士、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熱愛翻譯教學及實踐,喜歡與文字和毛線有關的一切。譯有《窮忙》、《犯錯的價值》、《像鳥一樣思考》、《寧靜的心》、《談判桌的經濟學與心理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