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也能活得長久的人,他們都這樣做……
‧把癌症當成需耐心治療的慢性疾病
‧不要太在意癌症的分期
‧不要浪費時間追究罹癌「原因」,轉而思考罹癌的「意義」
‧不妨向「癌友」傾訴無法對家人訴說的焦躁心情
‧得知罹癌後,開始懂得善用寶貴的時間
‧「祈禱」的驚人力量
抗癌無懼更樂活!
得知罹癌時是大受打擊而沮喪?還是轉換心情積極過生活?
罹癌後的憂鬱低落會改變預後,而最大的敵人,就是絕望!
轉念,將消極負面心態轉換成正面積極,提升抗癌自癒力!
◎罹患癌症並不等於宣判死亡!
◎妥善控制疼痛,癌症就不痛!
◎慎選認同的療法,更具療效!
本書篇章內容:
第一章 得知罹癌也不沮喪的人所擁有的共同特質
‧抛開「癌症是特殊疾病」的偏見!
‧把癌症當成需耐心治療的慢性疾病,減輕罹癌恐懼!
‧藉著罹癌,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喜悅!
‧不在意癌症的分期,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充實第二人生! ……等
第二章 用自己的方式,面對癌症與人生
‧家人若罹癌應誠實告知,讓病患與家人好好珍惜現有的時間!
‧不要茫然想著「我不想死」、「想活久一點」,而是思考想活到幾歲!
‧想著死後有另一世,心情會比較輕鬆! ……等
第三章 如何與癌共生
‧「癌症」是試金石,讓你認清對自己最重要的人!
‧因罹癌而發現彼此的愛,家人之間確實溝通,對抗癌更有幫助!
‧罹患癌症後,請先接受標準療法,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等
第四章 從日常的「行為與習慣」調整心態
‧藉由放鬆療法,舒緩癌症療程的緊張情緒,不再失眠!
‧不妨向「癌友」傾訴無法對家人說的心情,抗癌路上不孤獨!
‧感覺家人不太關心自己時,也許只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提供協助! ……等
第五章 坦然面對癌症和死忘的人所擁有的共同特質
‧捨去無謂的堅持與頑固的想法,喚性內在的「靈性」!
‧死亡喚醒生命的可貴,正式內在的靈性,重新體悟生存的意義!
‧靈性被喚醒,人生態度也會轉為正向,活得更正面積極! ……等
作者簡介
保坂隆
日本精神科權威。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曾任東海大學醫學部教授,二〇一〇年於聖路加國際醫院開設心理腫瘤科,負責癌症病患的心靈照護。現結合心理腫瘤科與身心科、精神科等部門,擔任聖路加國際醫院統合中心執行長暨心理腫瘤科部長、聖路加國際大學臨床教授。著有《理想的老後:讓你到老更幸福的人生整理術》等多部書籍。
審定者簡介
楊育正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前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院長、 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資深主治醫師。產科名醫、婦癌治療權威的他從癌症醫師成為癌症病人,重新體會了生命的意義。
譯者簡介
莊雅琇
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全彩圖解抗癌治癒力》、《贏得病患信任的問診術》、《如果癌症復發怎麼辦?病患本人與家屬應該知道的事!》、《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等書。
相關著作:《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 -日本眾多醫生肯定!權威專家徹底檢驗把關!》《全彩圖解 甲狀腺疾病保健事典》《全彩圖解抗癌治癒力:日本藥學專家的最新科學&營養觀點,教您清除癌細胞,遠離癌症!》《全彩圖解消除眼睛疲勞、拯救惡視力!: 日本6大中西權威名醫,教您延緩眼睛老化的秘密!》《如果癌症復發怎麼辦?-病患本人與家屬應該知道的事!》《擺脫洗髮精,頭髮變多更健康!──日本抗老名醫傳授,大幅減少掉髮,告別頭髮煩惱的養髮祕訣!》《晚上喝蔬果汁 腸保健康-自律神經&腸道名醫小林弘幸的健康蔬果配方》《消除疼痛不適的頸部肌力訓練---- 一天從10秒開始!每天24小時讓脖子放鬆不緊繃》《神奇美顏操 !──每天10分鐘,就能緊緻臉龐,擁有完美小臉!》《調體質補身體 美味食療-日本和漢診療科權威醫師&知名主廚,聯手打造86道對症調養食譜!》《贏得病患信任的問診術:善用言語、姿勢、表情,促進醫病雙贏的醫生表演學》
目 錄
審定序 開啟人生的另一扇窗 楊育正
推薦序 抗癌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處方箋 王正旭、葉北辰
前 言 抗癌,從心開始
第一章 告知罹癌也不沮喪的人,他們的共同特質是什麼
得知「罹癌」後,幾乎每個人的腦筋都一片空白
「我快死了……。」會這麼想不是沒有原因
我敢保證,「癌症不等於死亡」、「癌症不會讓你痛不欲生」
請把癌症當成需要耐心治療的慢性疾病
罹癌後的心理衝擊需要時間適應,無須勉強自己!
與其追究罹癌的「原因」,不如轉而思考罹癌的「意義」
癌症病患的憂鬱程度會影響生存期限
有許多方法可以不靠藥物治療憂鬱症
面對癌症,你可以選擇對抗、遺忘或者放棄
不要太在意癌症的分期
請注意荷爾蒙療法特有的抑鬱症狀
無法擺脫煩惱不是你的錯,是大腦造成的
心情低落時不妨刷洗浴室。有負面情緒沒關係,但不要愈陷愈深
第二章 用自己的方式,面對癌症與人生
健康的人也終有一死
得知罹癌之後,開始懂得善用寶貴的時間
到底有沒有另一世?認為有,心情會比較輕鬆
「祈禱」的驚人力量
不要想著「我不想死」、「我想活久一點」,而是思考自己想活到幾歲
第三章 如何與癌共生
「癌症」是試金石,讓你認清對自己最重要的人
有人因為癌症而發現彼此的愛
選醫院時往往會不知所措,但是請不要「醫師說了算」
加強「病患賦權」觀念以便接受更好的醫療
十分擔心復發或轉移的人,請先想好最糟糕的劇本,盡情煩惱到底
罹患癌症後,請先接受標準治療
第四章 從日常的「行為與習慣」調整心態
「靜態」紓壓方式 放鬆療法
可利用「搖曳的燭火」輕鬆進入冥想狀態
「慈悲冥想」可穩定心情,提升免疫力
不妨向「癌友」傾訴無法對家人說的焦躁心情
透過社群網路結交「癌友」,彼此交流,分享正能量!
感覺家人不太關心自己時,也許只是不知從何做起!
推薦讀完可以產生勇氣以及穩定情緒的兩本書
第五章 坦然面對癌症與死亡的人,所擁有的共同特質
接受無形之物的人生態度即是「靈性」
死亡,或許也能重新體悟生命的意義
癌症喚醒心靈的感應器,過去忽略的事都可能有新的體悟
震懾靈魂深處的體驗
結語 從癌症開啟豐富的人生
收回
◎審定序
開啟人生的另一扇窗
楊育正
接到出版社邀約,要我為《抗癌且長壽的 35個心靈通則!》一書推薦並寫序。這當然是因為我長期以來從事婦科癌症醫療,並在近年來擔任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的緣故。但更重要的是,就如邀請函上所說「這本書的內容與楊醫師的專長及自己抗癌的過程相吻合」。
是的,確實如此!在我看完這本書的文稿後,作者保坂隆醫師所寫的,竟真如我從一個治療癌症的醫師到成為癌症的病人,一路上的經歷、學習、和體悟一致。
當醫師告知病人罹癌,病人通常處於震驚和否定,並接著進入憤怒、討價還價、心情抑鬱的負面情緒階段。
本書作者提醒,不要在負面情緒中追問為什麼!就像《標竿人生》一書的作者華理克牧師所說,在逆境中追問原因時,「解釋從來不會帶來安慰,你不需要解釋,你須要的是神的同在」,並能正向面對。
我在自己的體悟中常提醒面對癌症的四大原則是:(一)正向面對並接受,(二)接受正規治療、不求偏方,(三)改變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四)認清身旁最重要的人,發現愛,愛要說出來!
醫學進步使許多癌症可以較早發現,有效治療。台灣目前有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安寧緩和照顧。癌症,絕不等同於痛苦和死亡!癌症使我們可以回顧我們的生命,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苦難通往平安。
我在本書中很高興的看到作者,這位診治癌症病患的心理專科醫師保坂隆在書中提出來的處方與我相契合,更難得的是作者還能提供實際而平易可行的作法。
(本文作者為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資深主治醫師)
作者所服務的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是建立於1904年日本的第一家現代醫院,素以5C為服務的圭皋,就是compassion (熱情)、competence (勝任)、confidence (信心)、 conscience (良心)、及 commitment (奉獻)。因此,作者得以在此用心的歷練,提出如何可以經由癌症開啟豐富的人生,並找到指引心之所向的羅盤。這本書提供了從心靈做起,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觀念和作法,我讀後深得學習,並樂於為之推薦。
◎推薦序
抗癌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處方箋
王正旭、葉北辰
本書可以當成面對癌症的心靈療癒指南,每個標題都是一個短篇的小故事或觀念,讀者可以挑自己有感觸的標題選擇性地閱讀,對癌症病友和家屬來說,將更能夠找到閱讀的樂趣並從中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
作者保坂隆君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專攻「心理腫瘤學」。簡單來說,心理腫瘤學主要是研究「癌症與心理」間交互作用。舉例來說,聽到癌症診斷時的震驚,可能腦海開始浮現親友同事罹癌的辛苦樣貌,或電視新聞中跟癌症有關的報導,因而開始感到憂鬱或焦慮;接受癌症治療過程中面對副作用的身體不適,也可能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強烈的無助感或想要逃避治療的心情;亦或是治療結束後,有的病友會持續擔心疾病復發,引發一種對自我或對生活的失控感。如果這些心理情緒困擾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癌症病友出現適應障礙、憂鬱症、「失志症候群」(覺得沒有希望,強烈的無意義感)等心理症狀,甚至引發自殺意念或企圖。另一方面,心理狀況也會影響到癌症的治療或預後,例如過度的擔憂或焦慮會引發癌症病友的逃避心態,降低遵從醫囑的意願;心理因素結合生理因應產生的身心反應被誤認為單純需要藥物治療的病痛,又例如病人抱怨疼痛,但是醫療團隊發現同樣的止痛藥劑量,沒有家人陪伴時病人的疼痛程度明顯比有家人陪伴時高很多。
所以,作者在書中強調「除了正規治療之外,心理照護是影響癌症治療的關鍵因素」,這也是重要的國際趨勢。一九八六年國際心理腫瘤醫學會成立,日本則在一九九九年成立日本心理腫瘤醫學會。臺灣心理腫瘤醫學會於二〇〇九年成立後,也積極推動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所以目前臺灣各大醫院的癌症中心也都可以看見心理師的共同照護,例如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便是早期少數直接聘任專任心理師(而非借調精神科心理師)進行心理腫瘤服務的醫院之一。
在本書內容中,蘊含了許多癌症心理諮商會運用的技巧,例如:「不要浪費時間追究罹癌的原因,不如轉而思考罹癌的意義」便是一種意義建構心理治療的技巧,詢問病友怎麼理解自己得癌症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經就有病人表示過罹癌是一種對自己的提醒,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其次像「心情低落時不妨去刷洗浴室的磁磚。有負面情緒沒關係,但不要越陷越深」的作法,主要著眼於刷洗浴室磁磚的效果在於專注於當下,其他如專注於散步、繪畫、洗澡等,甚至最簡單的,專注於呼吸,這就是一種「正念減壓」的療癒技巧。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過去幾年便持續與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合作,為院內的癌症病友舉辦正念減壓團體和講座,效果非常好,病友們學習到當自己陷入和癌症有關的負向情緒時,不用排斥負向情緒或刻意要自己正向,只需要覺察並專注於當下,自然而然就調整了自己的內在狀態。
其實每一篇標題都值得寫出一段介紹詞,但是這個閱讀的樂趣就交給讀者吧!希望每個癌症病友和家屬,都能夠在抗癌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處方箋。
本文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長庚醫院教授、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王正旭
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諮商心理師、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特約心理師 葉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