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朱天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秀威經典
2018年12月04日
ISBN:9789869618694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象徵」與「現代」作為研究開展的雙主軸,此二關鍵詞彙是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詩論內容的交集與重心。

【象徵】
紀弦是如何透過新詩中的情緒展現象徵意涵?
用不同視角觀察與分析,覃子豪詩論對象徵關係有何闡述?
林亨泰詩學理論中象徵所具有的完整內涵究竟為何?

【現代】
何謂音分內外,以內為重?看《紀弦詩論》之現代詩定義。
覃子豪現代詩論之生成軌跡,是怎麼以抒情新詩與詩之表現為起點呢?
如何從〈關於現代派〉與〈中國詩的傳統〉解讀林亨泰現代的詩學意義?

首開臺灣當代詩論之探索風潮,影響後起詩論之持續建構,替詩評之驗證增添有力的支持,提供詩史書寫時必備的理論性資源,是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對當代詩壇、文學界帶來的廣博影響與重要成就。


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可說是臺灣當代詩學理論之先行者。具體而言,紀弦等三人都十分強調,由實到虛之象徵關係,對詩之本體層面及方法範疇來說,可謂必備之關鍵元素。至於新穎獨創、強調理知、聚焦內在、物我交融、強調意象、提倡美感與借重傳統,當可說是紀弦等三人現代詩論中最為精華的主張。總體來說,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本就具有彼此貫通的詩學背景;而不管是首開臺灣當代詩論建構之風、影響後起之詩學理論、支援詩評之驗證基礎、提供詩史之書寫資源、指引詩人之創作方向,以及強化五○年代之文學自律,皆可視為紀弦、覃子豪與林亨泰之象徵詩論與現代詩論,對於臺灣當代詩壇、文學界所帶來的重要成就。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

※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2018年共出版四本,包括李桂媚的《色彩.符號.圖象的詩重奏》、朱天的《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夏婉雲的《時間的擾動》、白靈的《世界粗礪時我柔韌》。


作者簡介:

朱天,民國72年生於高雄。臺師大國文學系、臺大臺文所碩士班、政大中文系博士班畢業。現為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國立臺東高中國文專任教師。曾獲「大學院校詩學研究獎學金」第二屆之碩士論文獎與第五屆之博士論文獎。著有《真全與新幻──葉維廉和杜國清之美感詩學》、《野獸花》。以研究為願、教學為業、創作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