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意識的種子--和製漢詞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
周聖來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
練習文化實驗室
2016年12月01日
ISBN:978988774771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和製漢詞」的定義是「作為一種漢語的日語化,在日本產生的漢字、詞稱為和製漢詞。是本來的漢語裡沒有的漢語(詞彙)。」「明治和製漢詞」是指日本明治維新前後,在新興的西學領域中產生的漢語。當時日本出現了學習西洋的熱潮,西方歐美國家的科學、技術、制度和物品等持續並大量傳入日本,然後出現了大量漢字新詞。同一時期,中國在清末民初出現了赴日留學潮,當時大量日語的漢字、詞彙通過留學生等媒介回流中國,以外來語的姿態逐漸定著在現代漢語、白話文中。
中國的文學發展到清末民初,在性質和形式上出現了巨大的改變,由「文言」過渡至「白話」,在形體上出現了新奇的創造,不僅如此,文學精神與作家創作的態度,同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擬從和製漢詞的誕生及其出現的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入手研究其對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文人以及文學界的深層次影響,並深入探討知識份子對和製漢詞的美學詮釋。和製漢詞不僅僅是東洋文明和文化的代表,而且在其誕生、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元素。因此,本研究把和製漢詞所融匯的西方新意和多元文化納入,進而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周聖來,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及興趣是中日比較文化及語言,曾在中日港澳臺的核心學術期刊及研討會發表多篇有關中日語言及文化之學術論文:<淺談清末留日學生之翻譯作品對白話文學觀的影響>、<和製漢詞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以黃遵憲和梁啟超為中心>、<論白話文中的日語外來語是「和制漢語」還是「和制漢詞」>、<「談「宗教」一詞的來源及衍變>等。除此之外,對文化、旅遊以及飲食等方面也具有濃厚的興趣,著有《澳門美食之旅》、《心懷民族的囑託》等專書。自2005年至今於澳門的公立大學擔任教職,職務包括:編寫翻譯教材、日中同聲傳譯、教授普通話、日語及旅遊景點等課程。
說文
香港.文學:影與響
陳國球
書緣部落
馬吉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第二版)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