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第二版)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鄭明仁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練習文化實驗室
2017年04月01日
ISBN:978988781320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內容簡介

本書主旨是以香港《華僑日報》作為個案,研究香港報紙在陷日期間如何走上附敵(附逆)之路,到後來,又如何在言論上曲線反日。香港淪陷距今七十多年,很多當事人已去世,然而,三年零八個月的報紙仍然可在圖書館查閱得到,當年的國民政府檔案和英國殖民地部檔案,也能找到一些相關資料,加上幾位老報人的口述歷史,基本上可以幫助還原當年的歷史。從中,我們發現香港淪陷期間的報人,像其他淪陷區的文化人一樣,不得不忍辱求存,發表附和日人的文章,但又能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族氣節。


回顧香港過去的浮沉是香港讀書人的職責。七十多年過去了,淪陷悲情的落花在鄭明仁筆下化作春泥守護今日和明日的香港,祈願紅棉亮麗,紫荊明媚,杜鵑無恙。——董橋


今日香港人回顧這段遠去的日子,應該可以用另一種眼光和心情去看待這些也曾走過那段歷史的前人;為自己也為香港社會增添歷史的智慧。——劉智鵬


對日據時期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報紙和報人,不再僅僅停留在民族氣節和道德的一般評定上,而是深入探討他們的社會環境、心路歷程、政治隱衷,並發覺港英當局在香港淪陷時對報界聞人的活動,曾有一番布置。——牛大勇

 

作者介紹


鄭明仁


1977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後投身新聞工作,先後任職電台新聞部和報紙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2011年退休。2012年修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課程,2015年獲頒授碩士學位。現專注書寫香港文化歷史,文章散見各大傳播媒體。

 

目錄

香港情懷——題鄭明仁新書 董橋

劉智鵬序

牛大勇序

自序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摘要

緒論

研究回顧

第一章 「漢奸」、「附敵」、「通敵」的定性問題

第一節《處理漢奸案件條例》

第二節 中外學者對「附敵」的看法

第二章 香港淪陷前後的報業情況

第一節 香港報紙被迫合併

第二節 新聞從業員如履薄冰

第三章 《華僑日報》走上「附敵」之路

第一節 國民黨報告對岑維休定性

第二節 答應政府戰時絕不停刊

第三節 淪陷初期的《華僑日報》

第四節 全面附敵的開始

第五節 國民黨偏袒《香島日報》

第六節 《華僑日報》遭總清算

第四章 岑維休被通緝 國民政府與港英政府角力

第一節 港英政府下令封閉國民黨機關報

第二節 粵港交涉《國民日報》復刊

第三節 要求引渡岑維休

第四節 岑維休交出帥權

第五節 港英政府投桃報李

第五章 《華僑日報》的「兩面手法」和編輯技巧

第一節 「抗日」三大範疇

第二節 社論屢現弦外之音

第三節 新聞標題揭日敗象

第四節 「報道部」腰斬新聞報道

第五節 徐復觀在蔣介石面前緩頰

第六章 《華僑日報‧文藝週刊》的弦外之音

第一節 文化人不甘沉默

第二節 文章刺痛日本人

第三節 葉靈鳳的多面性

第七章 港英政府如何對付附敵份子

第一節 岑維休、羅旭龢榮辱浮沉

第二節 英政府專案對付羅旭龢

第三節 《華僑日報》吹捧羅旭龢

第四節 英官授意和日人合作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興亞機關業務報告」


【清議前後】

緬懷香港一代報人岑才生 也替《華僑日報》歷史問題說句公道話

羅旭龢「奉旨」通敵 香港淪陷時期史料解密

香港淪陷時期的葉靈鳳

劉以鬯與《三毫子小說》

文壇畫壇兩位大師的「世紀一握」——劉以鬯先生百歲華誕壽宴後記

戰後香港第一個青年文社尋蹤

悼念香港一代漫畫大師

毛澤東1959年對香港「牢騷」的重要批示

50年前「斗零騷動」主角現身說法蘇守忠怎樣看今天旺角騷亂

盡速成立旺角騷動調查委員會

向105歲神級女記者致敬

到香港仔拜祭蔡元培校長

被遺忘的辛亥革命史蹟徑

魯迅在港演講九十周年

訪藏書家鄭明仁──記者:江瓊珠

舊書自有黃金屋──記者:簡一鋒

看更多

 


香港情懷——題鄭明仁新書

董橋


舊同事鄭明仁退休之後報讀研究院寫完論文拿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辨析,說這些論述加上這兩年他在報刊上的文章快要結集出版了。真好。香港一九四一年聖誕節淪為日據,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香港重光。三年零八個月的磨難不可磨滅,志士抗敵,懦夫落水,物資匱乏,貨幣波蕩,飢餓處處。六十年代初我剛來香港那年,淒風苦雨的影子隱隱殘留,文化媒體前輩不忘憶述戰亂鐵蹄下身心的斷垣殘壁,夢魘依稀。一位老邁的報人告訴徐訏和我說,他在整理香港淪陷資料,專注文化界的遭遇和文化人的操守,還有國共兩黨淪陷前後在香港的活動。徐先生說這樣重要的著述應該趕緊付梓。老報人八十多了,茶敍之後我們再見了幾次面就斷了音信。沒想到這樁重要的工作鄭明仁做了出來。明仁老弟是藏書家也是讀書蟲,報社共事那些年,他的辦公室四壁堆書,中文書英文書都有。每回從他的書堆裏鑽出來我心裏總是納悶:這樣的書癡怎麼不寫書?他終於寫了。他在香港生長,香港情懷濃厚,報刊上讀他議論香港時事的文章我格外感動,不無慼憂:操控香港禍福的大官小吏沒有權利昧着良知辜負香港千千萬萬的鄭明仁。回顧香港過去的浮沉是香港讀書人的職責。七十多年過去了,淪陷悲情的落花在鄭明仁筆下化作春泥守護今日和明日的香港,祈願紅棉亮麗,紫荊明媚,杜鵑無恙。

 

2016年聖誕節於香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