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情緣--白先勇的崑曲之旅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白先勇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4年07月01日
ISBN:978988825490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崑曲從明朝流傳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百劇之祖」,它是一門獨特優美的戲劇藝術,包含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諸元素,又融合唱、唸、做、打等各種表演手段,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完整而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在文學上來說,它又以明傳奇或元雜劇為底本,和中國歷史悠遠的韻文文學相結合,是這個長河中的一個支脈。

為甚麼要製作「青春版」《牡丹亭》?這是我這兩年來在海峽兩岸常被問到的問題。因為崑曲演員老了,崑曲本身也愈演愈老,漸漸脫離了現代觀眾的審美觀。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目的就是想做一次嘗試,藉著製作一齣崑曲經典大戲,舉用培養一群青年演員,而以這些青春煥發、形貌俊麗的演員來吸引年輕觀眾,激起他們對美的嚮往與熱情;最後,將崑曲的古典美學與現代劇場接軌,製作一齣既古典又現代,符合二十一世紀審美觀的戲曲。換句話說,就是希望能將有五百年歷史的崑曲劇種振衰起疲,賦予新的青春生命。


作者簡介:

白先勇,民國26年生,廣西桂林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33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38年遷居香港,民國41年來台與父母團聚。民國52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54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83年退休。民國86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主」,目前致力撰寫父親白崇禧將軍的傳記,本書為資料豐碩的圖文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