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孩子的呼喊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黎潤芬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日閱堂
2018年04月01日
ISBN:978988844557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聆聽,讓曙光照進內心。

支援和協助受苦的家庭和個人,從來不是易事。事主的際遇與選擇、社會因素所帶來的不幸,凡此種種不但牽涉到事主的情緒,其實也會觸動他人的情緒。

作者聚焦三大主題,希望更多成年人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希望更多父母師長明白怎樣協助孩子走出陰霾。

學童自殺
作者:「藉著這本書,把曾接觸學童自殺個案的經驗跟父母、師長和學校社工分享,希望大家提高警覺,一起阻止不幸事件發生。」

父母離婚
作者:「希望提醒父母避免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和決定,讓孩子順利過渡家庭轉變後的新生活模式。」

喪親
作者:「希望不幸經歷喪親的家庭,可以好好處理孩子的傷口,讓他們有機會提問,可以適當表達哀傷,令傷痛可以慢慢平復。」

作者工作上接觸很多自殺個案,年紀最小的只有六歲,也許大家很難想像一個六歲小孩為甚麼會自殺,但這是真實事件。在學童自殺風潮出現前,作者已預計問題會愈趨嚴重,幾年前曾建議相熟的報章編輯以學童自殺作專題,希望喚起社會關注,可惜未被接納,一直引以為憾。

雖然並非在離婚家庭中成長,但身邊實在太多親人和朋友曾經歷離婚傷痛。眼看成年人的掙扎受傷,孩子的無辜受苦,即使作為旁觀者,也感受到當中難以承受的痛。

自小與作者不離的姊姊,在作者十一歲那年因急病離世了,當時還有許多未兌現的約定,在來不及道別的情況下,經天人永隔。這類情況,有些父母的處理方法是從此絕口不提家裏曾經有過這名成員,年幼的孩子需要獨自承擔和面對這份無法承受的痛,當中所經歷真的非筆墨可以形容。


作者簡介:

黎潤芬(陳太),是一位資深心理輔導員,畢業於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後於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碩士,主修心理輔導。現為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輔導總監及美國輔導協會(The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專業會員,曾為心晴行動擔任輔導員。

除專長個人、伴侶和家庭情緒和關係輔導,陳太經常為各大機構及小中學主持培訓、講座、工作坊及小組,其中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賽馬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保良局、AXA Hong Kong,內容圍繞溝通技巧、相處方法,以及協助處理客戶情緒和問題等等。陳太亦曾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兼職導師,負責教導輔導碩士學生。

現為《AM730 Fresh》,《852郵報》,《成報》和《小跳豆》的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