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廁出租 : 政商共謀的殖民城市管治 (1860-192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莊玉惜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8年01月29日
ISBN:978962075756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公廁有市,夜香有價。
早期香港的商人爭相經營公共廁所,原因何在?
公廁遍地開花,形成商業網絡,比「走水貨」利潤更高?
公廁衍生的衛生問題,連政府也無權過問?

由公廁商品化,透視香港殖民地城市管治形態。


有廁出租,價高者得﹗

鴉片戰爭後,絲綢重鎮順德與環球絲綢市場接軌,為了提升養蠶桑葉的質量,高價收購香港糞便作肥料,觸發華藉地產商在港擴建商業公廁,高價招租充當糞便收集站。商業公廁主導其時公廁服務,緩解以公帑及官地建政府公廁的壓力。

香港人口密集,興辦糞廁的難度甚高,地主每以臭氣擾人、物業價值受損而反對政府公廁,地產商建的「屎坑」卻持續服務半個世紀。究竟商人運用甚麼策略化解矛盾?政商在城市基礎建設中潛在甚麼張力?環球絲綢市場怎樣左右公廁服務?本書透過政商共謀公廁商品化,探討社會精英運用土地資源在管治上佔有重要角色,為殖民城市管治注入新形態。


本書特色:

1. 本書把公共廁所放大到社會歷史的大環境中去審視,透過社會的發展、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揭示當中的經濟利益關係及土地分配,分析興建公共廁所的社會經濟因素。

2. 本書由作者博士論文修改而成,內容建基於歷史檔案資料,研究由2013年前已展開。本書內容將具真確性及歷史價值,值得研究香港歷史人士參考。


作者簡介:

莊玉惜,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同時為香港文物保護師學會專業會員,主要從事城市管治、公共衛生、小販政策、客家社團等研究,並著有《街邊有檔報紙檔》及《香港棉紡世家:識變,應變和求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