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早期政黨及民主鬥士:革新會及公民協會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
曾奕文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年03月29日
ISBN:978988857250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item.activityName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BuyButText')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一直以來,香港史的論著都認為本地政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才興起,而香港人在九十年代開始才比較關心政治。本書通過對戰後初期成立的香港革新會及香港公民協會的詳細研究,推翻上述看法。
香港革新會及香港公民協會並非一般所指的壓力團體,而是積極爭取政治、經濟及社會改革的政黨。作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它們特別關注香港的城市發展、房屋政策、醫療保障、經濟發展、教育普及、治安及小販問題。兩個政黨的活躍成員包括貝納祺、簡悅強、葉錫恩、胡鴻烈、張有興、鄒偉雄、陳子鈞等,擔任市政局議員多年,在當年香港社會和政壇甚有影響力。
本書首開這兩個政黨學術研究之先河,通過本研究,可加深對殖民政府與宗主國的關係、戰後的殖民地性質,以及被遺忘的香港革新會及香港公民協會的了解。
本書特色:
是對戰後香港兩個最主要的政黨──革新會及公民協會,首次進行深入的研究。
以往一直認為英國政府不願意推動香港的政制發展,而七十年代前的中國政府也被誤會為不容許香港推行政改的元兇。但現實情況卻是港英殖民地政府才是抗拒改革的主角,而英國政府和議員甚至協助本港的民主人士去向殖民地施壓。
作者簡介:
曾奕文,畢業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歷史與音樂,並取得音樂系哲學碩士及歷史系博士資格。研究興趣包括香港早期政黨發展、香港政治史、以及中國共產黨與貝多芬音樂。現任教於不同學院。除此之外,亦是香港流行音樂作曲人及監制。曾參與不同的音樂制作,包括舞台劇、電視廣告配樂、並為電影作管弦樂編制。合作歌手有李克勤、容祖兒、譚詠麟、劉德華、許志安、何韻詩等。得獎作品包括《我不會唱歌》、《勞斯‧萊斯》、《天水‧圍城》、《韻律泳》等。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
香港製造--與流行音樂人談創意及科技發展
楊漢倫,曾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