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神!──尼采巔峰創作三部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論道德的系譜(精)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尼采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趙千帆,錢春綺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大家
2017年08月30日
ISBN:866710650679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上帝已死!」
這是尼采宣講的新福音。
「成為自己的神!」
就是人類無可迴避的歷史命運。

很多人誤解尼采的思想是出於對世人的憎厭和生命的虛無。然而,他其實比所有人都更愛著世人,他比所有人都更熱烈擁抱著生命。

他宣布:「上帝死了」,但這不是世界末日,這是新世界的到來。

他厭棄人們被庸俗的道德挾持的生命狀態,因此他要成為先知,宣講超人的福音,把世人從奴隸狀態救拔出來,要人成為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神。

在上帝早已離開的現代世界,人的一切活動和生存意義必須由自己掌握和創造。這是身為人無可違抗的命運──乍悲乍喜地,在這片只剩下自己的大地上狂奔與高叫。

尼采的生命結束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年,似乎正預告了,存續在二十世紀以後的我們活在「尼采時刻」,他留下給人類的課題與任務,仍待解決……

▍一八八三年至一八八七年是尼采的創作巔峰,此時的尼采正處於「偉大的正午時刻」,他在這段時期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登上了自己詩性創作的高峰,並寫就《善惡的彼岸》及其姊妹作《論道德的系譜》,這是正午及其後的「尼采三部曲」。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請聽,查拉圖斯特拉怎麼說!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查拉圖斯特拉說:「上帝已死,人類當成為超人。」新約聖經中的耶穌,成為肉身的神,來到世間對眾人傳遞天國的福音。孤獨的查拉圖斯特拉也下了山,想把光帶入人世,而他傳遞的會是什麼「福音」?《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乃集尼采思想大成之作,告誡世人:人應該擺脫動物的狀態,以態度和意志來決定自身存在的意義,從人類的過渡階段,走向超人。

《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當傳統道德學說以「真─偽」、「善─惡」的對立來指引人類行為,尼采說,那是權力意志在某個階段狹隘、局促和歪曲的表達。在人們遠航之前,要先學會克服對「此岸」的依賴與眷念,就像水手克服暈船病那樣。我們要做的是從根本上拋棄真實與虛假、善與惡之類的既定目標,並有勇氣看到和站到這個視角之外去──到達善惡的彼岸。「以深不可測的自負鎮定生活著;始終立於彼岸。」

《論道德的系譜──一本論戰著作》

在「重估一切價值」的旗幟下,尼采對西方的道德信仰展開了系譜學的研究,強烈地對既有的道德系統展開批判。對尼采而言,西方哲學中的道德主體其實是怨恨者的自我想像,所謂的嫉惡揚善,不過是對自身無能的掩飾,並在這些遮掩之下苟且度日。本書是對《善惡的彼岸》的說明與擴充,論證嚴密,風格成熟,乃是尼采著作中最具哲學論述體系的作品,因而成為後世對尼采思想分析的重要文本與依據。


作者簡介:

尼采

尼采曾說,「有些人是死後才得以誕生的」,他自認屬於他的時代在他生前尚未到來。他的這句話不僅說明了自己的命運,彷彿更預言了他對後世的影響。

雖然尼采從未試圖建立任何哲學體系,但他犀利的文字卻如投槍一般,往往直擊人們的內心,宛如當頭棒喝。他就像一面鏡子,甚至是一面放大鏡,可以映照、放大人們內心深處的焦慮,不斷地要求人們思考當前的生命處境,正面迎向世界的挑戰。

他所留下的著作並非為此時、此地而發,弔詭的是——這完全無礙於今日讀者將其視為同時代的偉大作家。


譯者簡介:

錢春綺,中國文學名譯家,譯有《浮士德》、《歌德詩集》、海涅《詩歌集》、波德萊爾《惡之花》等。榮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魯迅文學獎,其譯作被認為是德國文藝翻譯的佼佼者。錢春綺作詩、譯詩,也是德國文學研究者,譯筆神采飛揚又極盡忠於原文。他所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有「詩人的譯本」之譽。

趙千帆,福建侯官人,浙江大學哲學博士,2008年德國洪堡總理獎學金獲得者,先後訪學於德國漢堡大學、柏林洪堡大學。自2005年起任教於上海同濟大學哲學系,研究領域為德國哲學和美學,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和尼采的翻譯與研究。譯有尼采《善惡的彼岸》、《論道德的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