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編收錄的文章見於《零墨新箋》與《譯余偶拾》,兩書同為楊憲益先生學兼中西、融通古今的學術隨筆集,寫作時間從上世紀40年代直至本世紀初,跨越了作者大半生的時間。前書論述的主題較為廣博,后書則更專註于中西交通,以及有關歷史上出現於我國西部、北部各民族的考訂;其中尤其《突厥遣使東羅馬考》《唐代西班牙與中國的通使》《薩寶新考》《東羅馬的鴉片貿易》各篇,旨在闡述西方耶教文明、中東摩尼教等不同文明與我國傳統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對我們當下構建「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不無有益的啟迪。
楊憲益(1915—2009),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文化史學者、詩人。江蘇盱眙人,出生於天津。早孤,由母親教養成人,祖父楊士燮為前清翰林,父親楊毓璋曾做過中國銀行行長。中學入英國教會創辦的新學書院,1934年入牛津大學墨頓學院讀古典文學及英國文學,並於此結識了相伴一生的愛侶戴乃迭(原名Gladys Tayler,1919—1999)。1940年歸國成婚,任教於戰時後方各大學,並供職於國立編譯館。新中國成立后,除「文革」中因特務嫌疑入獄四年外,主要是與戴乃迭合作,把我國大量的文學名著譯成英文,《詩經選》《楚辭》《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書的英文版均獲好評,在西方產生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