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唐詩之美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蒙曼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01日
ISBN:978721309528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第三部作品。


蒙曼老師甄選五萬餘首唐詩之精華,圍繞愛情、友情、鄉情、宦情、江山情五種人之常情,精心編排修訂33首詩文講稿,帶領讀者品味唐詩中的韻律、意境、哲理、人情之美,回顧唐朝人的生活美學。文風一如既往生動風趣,內容一如既往富含知識點,讓人手不釋卷!


24節氣申遺畫家、《中國詩詞大會》舞臺水墨畫繪者林帝浣,傾情插圖。全書以素美的彩色內頁,精緻的排版細節,向讀者提供唐詩之美的視覺體驗,讓人“美醉了”!

 

 

作者介紹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2007年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先後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風雲》等系列節目,產生巨大影響。

2016年起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探幽入微的點評,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2018年3月出版首部唐詩賞讀作品《四時之詩:蒙曼品z美唐詩》;2018年12月出版《蒙曼品z美唐詩:人生五味》:皆被眾多讀者列入一定要“打卡閱讀”的書單,並紛紛催出新書。

 

 

目錄

前言 蒙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I

 

愛情

 

崔護《題都城南莊》(書生).002

韓翃《章台柳》(書生).011

李白《清平調》三首(君王).021

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相思).031

李白《長相思.其二》(相思).039

李白《長相思.其一》(相思).046

 

友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別友).056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別友).063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別友).072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別友).081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別友).089

杜甫《春日憶李白》(別友).097

王維《相思》(懷友).105

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懷友).114

張九齡《望月懷遠》(懷友).122

杜甫《贈衛八處士》(逢友).130

 

鄉情

 

崔顥《黃鶴樓》(思鄉).142

李白《關山月》(思鄉).150

宋之問《渡漢江》(還鄉).159

賀知章《回鄉偶書》(還鄉).168

 

宦情

 

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上朝).178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上朝).186

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上朝).195

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上朝).204

杜甫《春宿左省》(值宿).213

 

江山情

 

王維《竹裡館》(人居).224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人居).234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山水).243

張旭《桃花溪》(山水).252

柳宗元《漁翁》(山水).260

劉禹錫《烏衣巷》(懷古).269

杜牧《赤壁》(懷古).278

 

收回

 

蒙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欣賞唐詩,真是一件快樂的事。佛說:“浮屠不三宿桑下者,不欲久生恩愛也。”三宿尚且生情,何況我的唐詩品評,已經寫到了第三本。回思來路,感慨良多。在古漢語裡,“三”意味著多,也意味著唐詩萬紫千紅的盛況。多的對應字是“一”,那麼多的唐詩,卻有著一樣的深情。所以先跟大家分享一首被讚譽為“孤篇橫絕”全唐的長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感受美好,感受深情,也作為這本書的前言。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初唐有兩首詩在歷史上長期被忽略、被低估,到明朝才逐漸被發現、被接受,直至推崇到一個極高的位置。這兩首詩,一首是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另一首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在唐人選編的詩集裡蹤跡全無,它第一次被收錄,是在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當時收錄的理由也僅僅是因為這首詩用了一個樂府舊題,自然歸入樂府詩。但是,到了明朝,這首詩就像卞和手中的荊山玉一樣,終於等到了被承認、被讚歎的那一刻。讚歎之後是加倍的讚歎,直至成為傳奇。明朝文學家鐘惺說:“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這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吧?清末詩人王闓運覺得還不夠。他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這個評價似乎無以復加,然而,到了近代,聞一多先生又評出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