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為人類總體提供持久的“激情的養分”的文化形式,也是人類的生命個體通過對文學經典的閱讀藉以審視自我確立生命意義的藝術形式。《夢中的彩筆:中國現代文學漫讀》呈現的是一個專業讀者在閱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以及學術研究著述的歲月中留下的思考印跡,試圖折射出一些20世紀中國作家、學者審視生命自我、文學本體、社會歷史等具思想性和審美性的命題。
吳曉東,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84—1994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擔任共同研究者,1999—2000年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講學,2003—2005年赴日本神戶大學講學,2016年被聘為日本城西國際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入選北京新世紀社會科學“百人工程”,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6年任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
著有:《陽光與苦難》《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史》(合著)《記憶的神話》《20世紀外國文學專題》《鏡花水月的世界》《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與小說家》《漫讀經典》等。
“閱讀的德性”(代序) III
第一輯
郁達夫與現代風景的發現問題 3
廢名的蹤跡 29
“南國詩人近若何?” 49
記憶·現實·遠景 54
《傳奇》:戰爭年代的蒼涼手勢 58
作為建築與心理空間的“陽臺” 62
第二輯
何謂“文學的自覺”? 71
作為傳統的“五四” 78
鄉土中國:一個“世紀故事” 81
邊城世界的虛構性 94
“想像的共同體”與中國語境 102
第三輯
植入戰爭背景之中的中國新詩 113
詩歌閱讀:世界性與世紀性難題 142
語詞的漂泊 148
追躡“鳳凰”的蹤跡 157
20世紀中國詩人的江南想像 170
第四輯
歷史·審美·文化 179
直面無以歸類的魯迅 187
裂縫後面的世界 205
文學史家的“通識”與“情懷” 209
第五輯
為汪曾祺建構新的整體觀 239
研究主體與歷史物件的彼此敞開 265
第六輯
從“小世界”到“平行宇宙” 275
“文學保守自己的秘密” 281
別有一種會心 286
“那年我們坐在淡水河邊” 291
記憶的美學 295
第七輯
文學批評的可能性 303
“細讀”和“大寫” 320
喚回學術的活力 331
探尋文學的詩性之燈 341
如何觸碰經典 369
網路時代如何“閱讀”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