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起源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格羅塞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蔡慕暉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04月01日
ISBN:978957763164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早期專攻藝術的學者精心譯注,文字曉暢,獨具文采。

本書是現代藝術人類學和現代藝術科學的根基和源頭,一開篇就對以往的藝術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梳理。並對藝術的本質進行界定,說明藝術與遊戲和實際活動的區別,並指出藝術從不追求外在的目的,藝術僅注重藝術活動本身。在此基礎上,格羅塞將藝術分為靜態的藝術和動態的藝術兩大類。靜態的藝術即所謂造型藝術和形象藝術,如雕塑、裝飾、裝潢、繪畫等;而動態藝術則包括舞蹈、音樂和詩歌等。對原始的藝術形式逐個進行追根溯源、詳細介紹原始裝潢的情況、功能及原始文化之間的關係,接著說明音樂、舞蹈和詩歌之間的關係。整本書體現了格羅塞以進化論為核心的藝術史觀。


作者簡介:

格羅塞(Ernst Grosse, 1862—1927),德國藝術史家、社會學家,是公認的現代藝術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二十五歲取得哈勒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因為一場關於土著人藝術的公開演講,引起轟動。主張把哲學美學與藝術科學分開,他認為包括藝術在內的精神生活與社會的經濟形態之間有密切關係。提倡從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多方面對藝術學和藝術史進行研究。

曾任弗賴堡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藝術的起源》(1894)、《藝術科學研究》(1900),其他著作:《家庭和經濟的形態》(1896)、《東亞絹畫》(1922)、《東亞雕塑》(1922)、《東亞雕塑》(與奧‧屈梅爾合著,1925)等,《藝術的起源》一書為其奠定學術地位的代表作。


譯者簡介:

蔡慕暉(1901~1964),女,號葵,別名希真。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蔡宅村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專攻藝術,大學教授、也是社會活動家,與先生陳望道(教育學家、復旦大學校長)、妹蔡希陶(植物學家)俱為知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