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典藏版)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河合隼雄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廣梅芳,林詠純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心靈工坊文化
2019年05月17日
ISBN:9789863571506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二次大戰後,日本改弦易轍、全面擁抱歐美文化,卻在不覺中丟失了自我認同。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發現西方的自我概念無法直接套用於日本人的內在,因此借鏡榮格學派研究童話的路徑,試圖從日本民間故事中探索自身文化的根本。

河合隼雄說:每一則故事都很耐人尋味,想做很多分析,所以找不到一個貫穿的主軸。後來赫然發現,若從「女性意識」切入,就能貫穿整體。

他從耳熟能詳的「浦島太郎」、「鶴妻」等看似以空無、悲歎結尾的故事中,找到了不同於西方以男性意識作為確立自我準則的女性意識。日本社會的表層結構看來是父權的威權社會,然而就其深層結構觀之,卻是具有女性意識的柔性社會。

在本書中,河合隼雄比較日本民間故事與西方神話傳說,一方面梳理出人類相同的深層心理,一方面則從中刻畫日本人獨特的自我。此脈絡不僅是一趟探究日本人深層心靈結構之旅;觀看看似隱性的女性意識,更刺激著同為亞洲人的我們思考現代化中的自我認同。

作者將分析焦點擺在日本民間故事的女性主角,從開篇談隱身而去的女性,到有忍耐力的女性,最後是振作起來產生自我意志的女性,讀來彷彿女性透過這整本書逐漸改變,是一部故事性非常高的作品。——河合俊雄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Hayao Kawai, 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閱讀孩子的書》、《閱讀奇幻文學》、《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源氏物語與日本人》、《神話心理學》、《民間故事啟示錄》、《活在故事裡》(以上皆由心靈工坊出版)、《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與村上春樹合著)、《原來如此的對話》(與吉本芭娜娜合著)、《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編者簡介:

河合俊雄,京都大學教授、榮格分析師。1957年出生,其父為日本已故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他目前亦身兼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副理事長、日本榮格派分析家協會副會長、河合隼雄財團代表理事。近二十年來,陸續從事多項日文版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他的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德語及中文版發行。個人著作包括《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心靈工坊出版)、《心理臨床的理論》。


譯者簡介:

廣梅芳,臨床心理師,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暨組織心理碩士,日本九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定期在國際學會和期刊上發表心理學相關研究,以及翻譯十餘本心理學書籍,擁有十年以上跨國企業高管經驗,現旅居丹麥執業。譯作有《走進父親的花園》(探索)、《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憂鬱心靈地圖》、《慾望之心:了解賭徒心理》(張老師文化)、《理性的藝術》(心理)、《愛,上了癮》(心靈工坊)等。(負責本書全文(包含〈解說〉、第一章到第九章、附篇及索引)翻譯)


林詠純,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轉大人的辛苦》、《閱讀奇幻文學》、《神話心理學》(以上為心靈工坊出版)、《阿德勒勇氣整理術》、《親情救贖》、《洗腦》等書。(負責本書〈序說 國際化的時代與日本人的心靈〉、〈後記〉、〈岩波現代文庫版後記〉及〈典藏版編者後記〉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