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孤獨的神性
我有自己的太陽、月亮與星辰,有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小世界。
保持靜默與孤獨,就是讓自己向一種無形的力量敞開。
與其生活在孤獨中,而懷有一顆人群的心靈,
倒不如生活在人群中,而懷有一顆孤獨的心靈。
在我們的時代,孤獨經常會被視為一種病態,一種只會帶來「寂寞」的生活。然而,在較早的時代,那些透過離群索居尋求自我的人,卻是備受景仰的,被視為具有明辨能力和內在安全感的一群。
在這部流暢的作品裡,作者彼得.法朗士不但把歷史、傳記、哲學和神學共冶一爐,甚至還可以充當一本靈修用的讀本。透過流暢而精闢的分析,為我們揭示了隱士國度的瑰麗。在多方面都顯得豐富詳實,條理清晰而筆鋒帶感情,既包含嚴肅的靈性洞見與宗教意識的心理學觀照,復載有許多讓人讀來津津有味的趣聞軼事。
作者對古代中國以迄今時今日的隱士所作的論析,對我們這個害怕孤獨的社會,不啻具有震聾發瞶之效。
作者簡介:
彼得.法朗士(Peter France),曾在菲濟群島擔任十五年的公職。經過一段學院生活後,進入BBC工作。最先是在電台部主持「萬花筒」(Kaleidoscope)節目,後轉至電視部服務,為「人人」(Everyman)和「時事瞭望」(Timewatch)等節目撰稿及主持。他的著作包括《強姦埃及》(The Rape of Egypt)和《希臘:一席饗宴》(Greek as a treat)。他住在英國南部的德文郡(Devon),但很多時間都是在希臘的帕特莫斯島(Patmos)渡過。
譯者簡介:
梁永安,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共完成約近百本的譯著,在立緒文化出版的有《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