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課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周芬伶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6年04月01日
ISBN:978986450055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懂點美學,在閱讀與研究上更能抓住要點,掂出斤兩;懂點美學,在創作上,你能判別正在寫的東西重不重要,要向哪裡去索取靈感。──周芬伶

 

美是什麼?很少人答得出來。周芬伶從創作中嘗到美學的苦頭與甜頭,理解到「美是難的」,因此萌發著書念頭,寫出一本易讀的美學之書,為臺灣美學研究的空白,拋磚引玉。


先從美的考古談起,部族圖騰、玉石配戴,是崇拜,也是美好事物的表徵,名瓷仿玉質,定瓶插花、文人飲茶,瓷器不只是工藝,也勾勒出中國仕族生活逸趣與品味。此外,禮器、樂器、服飾更展示了中國歷代社會文化之美。


再談美學與文學,才氣有清濁之分,靈感來自「虛靜」之處,傳統文學有如古道西風、漢家陵闕,現代文學則受東洋、西洋多方啟蒙,五四後,上接劉吶鷗新感覺派、張愛玲海派,到新世代的小清新風,各擁靈光的虛實動靜,創造出不同的書寫綺景。


接論美學著述,西方畢達哥拉斯「黃金比例」、鮑姆加登「感覺學」、黑格爾《美學》、柏拉圖理想國,中國的詩詞、王國維《人間詞話》、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等,從中西美學的哲理中,展開生動的對照記。


繼而進入美學品評,以希臘戲劇、梵谷畫、書法、詩劇場、中國四大名著、張愛玲作品等為引例,分談優美、壯美、醜之美,以及氣質、品味、意境。最終旋身跨足生活美學觀,虛擬世界、宅美學、迷文化……盡顯現代美學的斑斕切面。


全書深入淺出,信步穿梭理論與生活,美的陶養無法速成,學會思考,在俗世波流中,總能見著幾枚金珠光泡周旋其間。


本書特色


★繼《散文課》、《創作課》後,周芬伶老師推出第三堂《美學課》,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穿越古今,討論中西美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芬伶


臺灣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跨足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散文集有《北印度書簡》、《絕美》、《熱夜》、《戀物人語》、《雜種》、《汝色》等;小說有《妹妹向左轉》、《世界是薔薇的》、《影子情人》、《粉紅樓窗》等;少年小說《藍裙子上的星星》、《醜醜》等。作品被選入國中、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文選,並曾被改拍為電視連續劇。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

 

目錄

自序 好難的美學  周芬伶

 

輯一 美的考古

什麼,豬的傳人?

石頭記一

說瓷

 

輯二 美學與文學

美的穿越

盡量美好的傳承

天才與靈感

幻想力與想像力

作者真的死了嗎?

先當詩人再當作家

寫作與死亡

 

輯三 美的理論與範疇

美學的誕生

中國美學

自然美與社會美

形式美與藝術美

壯美

優美

非美的範疇

醜之美

明麗之美與醉狂之力

 

輯四 美的批評與演變

清與濁

悲劇美

喜劇美與笑

意境與傳神

論品味

談氣質

散文與小說的藝術特徵

談美學與文學

歷史與藝術的終結

沉默之美

虛擬世界與宅美學

 

輯五 美的生活

當美進入生活

你我的美育

美與宗教

收回

 

自序

 

好難的美學

 

談到美學,一般人聯想到的大都與美學無關,如房屋廣告與文創工作者最愛濫用美學一詞,那是因為在臺灣美學研究可說是個空白,戰前不要提,戰後的臺灣至今沒有出過美學大家,只有美學翻譯與研究者,我們接觸過的美學家宗白華、朱光潛、李澤厚……都在對岸,對岸的美學研究比較上發達一些,余秋雨與章詒和都是作戲劇美學的,特重人物描寫與美感的追求,開闊度自是不同,遠一點的王國維已少人討論,姚一葦算半個,但也以翻譯為主,他晚年寫的一系列散文,既宏觀又富於深度,還有編寫的《美的範疇》是我學習的對象,夏志清很重要但不成系統,我的老師趙滋蕃在大學與研究所開有美學課程,又出過《文學與美學》文集,從他身上我學到文類與藝術特徵、人物刻畫理論、對話藝術、滑稽諷刺與喜劇、文學與美學……等,於我是美的啟發,他推崇雨果「美只有一種,但醜有千百種」的理念,又受托爾斯泰藝術觀的影響,強調內心的要求與頑強的生命力、人道悲憫精神,他自己以身作則,用生命力與醜之美書寫文學,令我嘗到美學的甜頭與苦頭──那就是美學好難。因為很難,讓我產生想寫一本易讀的美學手冊那樣的書,算是拋磚引玉吧!


最早提到美學的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在他所著的《大希庇阿斯》,可說西方最早的論美著作,一開頭說:「這問題(指美)小得很,小到不足道,但到辯論結束,才覺得問題並不那麼簡單。」蘇格拉底說:「我得到了一個益處,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一句諺語『美是難的』。」


美是難的,因此才會人人都能感覺什麼是美,人人都可談出一套,許多人知道「什麼是美」,但很少人能回答「美是什麼」的問題。


美學即是系統性地整理美是什麼的問題,只是問題,而不是答案。因為美感隨時代變遷,以前人認為美的,後代人卻不以為美,如原始人以紋身裸體為美,禮教中人卻不以為美;以前人以為醜的,後代人卻以為美,如馬桶原是見不得人的東西,自從杜象將它當作藝術品之後,它成為藝術的重要元素。美與醜非但不是對立關係,反而是參照體系,醜也是美的一種,像這些討論美的本質與變異的學問,被稱為Aesthetics,它源自希臘文Oncotrnos,原是指感覺性的學問;現代學者認為是「研究美與非美發生的感覺情緒的學問」,它研究的是感覺與情感,恰恰與邏輯學相對立,它討論的範疇有幾個重點是我想談的:


一、美的主觀或客觀

二、自然美與藝術美

三、藝術創造的起源、進化,有無法則可循

四、類型學──各類創作的藝術特徵

五、藝術天才的特性及創作過程

六、美育──美如何進入大眾與生活


懂美學的好處因人而異;不懂美學造成的後果可以黑白美醜不分,文類不清,最可怕的是鑑賞力低落,及價值顛倒……,這是為什麼人多少都愛美,但大多數人不懂美,真正懂美的人可以見微知著,具有宏觀的視野,一個美學家經常路過一個市場,市場中有幾家賣花的,每種花插一桶像插香一樣,有一天花攤上擺出各種不同的花插與搭配,正爭奇鬥豔著,他回家馬上寫了一篇文章,預告一個文藝復興的到來。


這故事聽來有點誇大,但是當一個時代人們懂得如何愛美,打扮與對各種美的追求,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我這樣說,並非認為我較懂得美,而是我從小愛美而不懂美,而成為美的膚淺者與勢利鬼,我愛美麗的人,因而忽略不美的人與內涵的重要;我愛美的時尚,卻成為過度的物質主義者;我愛美麗的植物,卻把雜花野草當死敵;我愛美麗的房子,卻沒注意它的實用性;我愛藝術,對哲學一知半解……,美學就是藝術哲學啊,懂點美學,對美的包容性與思想度加大加深,懂點美學,在閱讀與研究上更能抓住要點,掂出斤兩;懂點美學,在創作上,你能判別正在寫的東西重不重要,要向哪裡去索取靈感。


現在的文學界重理性而輕感性,散文還分出知性散文,非虛構文類與虛構文類較勁,知識導向的閱讀與研究雖然能言之有序,卻不能通情達理,大家的感受性變差了,以自我為中心,無法體會他人的感受,有溝通障礙的比比皆是。我們需要是打開心靈,讓感覺進來,美進來。


再來是現在人不講格調與風骨,耍賤耍痞耍宅耍腦殘,痞與宅可能也是新的美感訴求,然而美最終的目的是追求人的完善,什麼是完善的人?是不失赤子之心,又能不斷超越的人。人的精神越是趨向於無限與永恆,他所獲得的審美愉悅也越深越大。黑格爾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它讓我們脫離肉身的束綁,而能與天地同遊,而能興起、興奮、興賦,「能興者謂之豪傑」。在此亂世中,我們期待的豪傑,不是政治的,經濟的,而是美學的。


我的美學課是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啟發,小學時愛沿著水域探險,一面摘採植物,或水蓮或桑果,或山上或海邊。有次在山中聽到一群排灣小孩在溪中戲水唱歌,清亮高亢的歌聲震動山谷,我看呆也聽呆了,美麗的事物總令人呆:高三拚聯考時,到廟中讀書,搬張椅子坐到蓮霧樹下,多少個晨昏從書中抬起頭來,仰望天上的雲,覺得神的注視是那樣巨大,在我最憂鬱的時刻,我就想到那棵蓮霧樹與神的眼睛,在危急時分是美救了我。


美學有其感性的層面,然它也是一門純理論的學科,這也是它被認為「很難」的地方,因為它跟物理、化學、經濟等基於人類生活的需要而設的學科不同,它在意的是人生的根本問題、人生的意義,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理想進行討論,它不能讓你得到一個專業工作,卻能讓你活出自己的風格,人一生下來就愛思考,嬰兒一學會說話就愛問為什麼?思考是人的本性,純思考都是同樣的問題,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為什麼呢?這些問題更具普遍性,詮釋學大師就說:「人類最高的幸福就在於純理論。」因為「出於最深刻的理由,人是一種理論的生物。」


人類一思索,上帝會笑會哭,還是哭笑不得?前幾日到臺北,想順便去看一個素未謀面的臉友的策展,他邀請一干所有認識的臉友,我大概屬於那種被點名百分之百不會去的人,因為這個展很冷僻,地方又偏僻,我想打破那百分之百就去了,轉車兼迷路又問路,在山中一個小巷尾找到展場,是一間老房子,老式的門是兩片對開,油漆斑駁,門鎖著,敲門也無人應,看來正逢週一公休,我站在門口苦笑,一面想像裡面的布置與畫作,這樣的地點這樣的人,會展出什麼樣的作品,腦海自動拼湊畫面,我彷彿看見了,離開時竟無一絲惆悵。


人類一思索,上帝肯定哭笑不得。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SeriesBookListBut_mor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