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精選敦煌壁畫的交通圖像約200幅,向讀者全方位展示中國在元代以前,尤其是公元4至10世紀的交通運輸發展概況,重點介紹絲綢之路的交通設施、經營管理,通往佛教聖地五台山的道路,並全面介紹中國古代的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概況。全書的圖像充分反映中國古代在交通運輸方面的科技水平,是中國交通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料。
內容特點:
(1) 通過壁畫圖像和現存長城、烽燧和驛站等遺址遺跡,重構古代絲綢之路的經營管理、交通往來的概貌,可說是一帙絲路經營管理的歷史圖集。
(2) 介紹中國北方(河西走廊至華北地區) 的陸路交通情形,並以文獻紀錄與第61窟“五台山圖”的登山路線作比較,重現晚唐至五代從華山北平原和山區登五台山朝聖的交通實況,可說是一本五台山的古代導遊手冊。
(3) 利用大量壁畫圖像,全面而系統地介紹4至10世紀中國各種水陸交通工具,簡直是一部中國古代的交通工具圖典。
(4) 從本冊的交通圖像可以見到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出行圖展現晚唐五代官宦人家出行隊伍儀仗的盛況,可知敦煌大族在當時的尊貴地位;北朝的壁畫多出現“神仙車”,這是佛教借用道教神仙 (東王公和西王母) 駕車的表現方式,反映佛教圖像的道教元素;牛車在中國古代擁有四輪車蹤影,本書均予收集,使讀者可深知中國交通文化的底蘊。
中國古代交通史的瑰寶
交通,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條件之一;交通的發達,是文明進步的標誌;而交通要道上的重鎮,則是這一標誌的集中體現。敦煌就是這樣一處交重通要塞和歷史名城。自公元前1世紀末以來,在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共同開發、建設下,敦煌經濟繁榮,商貿發達,形成了以漢文化為基礎的極具地方特色的高度發達的文化。佛教的傳播,促進了敦煌佛教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