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中國史(3):從爭戰到霸權,信念激辯的時代──春秋戰國、秦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楊照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05月27日
ISBN:978957328787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本冊簡介】

春秋,是個人個性強烈發展的時代,服膺「賴活不如好死」的生命原則,這樣的信念何以被後世遺忘?戰國,是戰爭規模持續升級的時代,富國強兵是放不下的目標、躲不掉的日常,又如何造成歷史詮釋權爭奪的現象?

 

雄辯,是戰國的風格標誌。墨家以「天志」保證兼愛;孟子讓「仁義」在戰國現實中還有用武之地;荀子講「禮」的約束訓練;國際秩序則取決於縱橫家的穿梭遊說;而在南方的楚文化,神話與異界交織的環境裡,還有個書寫個人極端情緒的屈原。最後勝出的法家,靠的是現實示範,由此建立「絕對王權」的起點。

 

秦朝是個早熟的帝國。抗拒死亡、相信久長,是秦始皇的執念;雷厲執行一統、重今賤古,是秦始皇的野心。但法家的「輕罪重罰」,形成龐大的刑徒部隊,竟成為秦帝國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突破看點】

․從《左傳》等自殺故事,看春秋人的生命情調

․戰國的主題當然是「戰」,看戰國人的動員生活

․深入諸子的雄辯現場,探訪癲狂的楚文化

․從兵馬俑考古,挖掘秦始皇「空前」的心事

․無賴劉邦和梟雄項羽的心理戰略成敗

 

系列特色(共13冊,陸續出版中)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為讀者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取代傳統舊說法。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