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混血--美國、香港與中國的雙族裔認同(1842-194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楊雅婷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台大出版中心
2020年06月18日
ISBN:978986350397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在這些以單一族裔身分為常規,

異族通婚被投以猜疑甚至敵意的社會裡,

跨國、跨種族家庭要如何協商其身分認同?

 

當今新的「雙族裔」時尚蔚為風潮,「歐亞混血」成為跨國資本主義體制的典範。混種主體的形象發揮隱喻作用,象徵全球化時代各種文化、語言和資本之間的交流日盛。然而回溯至一百多年前的時空,卻非如此。

 

十九世紀後半,貿易、帝國擴張、傳教運動、全球勞工遷徙和海外留學,使中國與西方的接觸空前密切。縱橫交錯的跨國移動引發各種跨文化邂逅,從而產生跨種族家庭,然而這些家庭的故事多不見於世。在那段跨種族婚姻是禁忌,「歐亞混血」甚至為貶抑之詞的時期,他們如何掙扎著自我認同?

 

本書闡述眾多這樣的歷程,以檢視在更早的全球化年代,各種關於種族與文化混融的觀念。這些觀念可分兩類:認為種族融合有害,衍生出雜種退化與畸變;相對地,認為異種交配符合優生學的想法,則衍生出雜種優勢和種族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