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wback 鄧達智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鄧達智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0年08月31日
ISBN:9789620446917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THROWBACK──是鄧達智對過去數十年時尚歲月的回望。數十年間,他的不斷開創,讓其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

鄧達智十六歲便到外國升學,此舉將其人生軌跡扭轉,眼界亦從此開闊。在國外唸書時期,他到處旅行,各地的建築、時裝、美術及旅行的體驗,為其提供了豐盛的營養,亦培養出其自由選擇的個性。在其衣路上,這項潛移默化的特質,更突顯了他設計的不平凡。

他的第一個個人時裝show「似水流年」,衣服選用的物料針織也是有特別故事的。五六十年代香港製衣業放棄了利潤低的織布,沒有了自己的布料,這使到設計師只能購入外國的布料製作,時裝變得一式一樣,缺乏特色。當時鄧達智得到澳門廠商資助個人時裝show,他利用當年世上首屈一指港澳地區針織製作的毛織及棉織製作個人特色的布料,呈現出地區性設計的特質。而這個時裝show所選的壓軸音樂,是梅艷芳的《似水流年》,那年代是從沒有設計師在時裝show選用廣東歌的,鄧達智可說是開創了先河,也是將本土元素成功注入設計項目,以彰顯其獨具匠心的能力。

在時裝的剪裁上,鄧達智也別具心思。在1986年香港時裝週的發佈會中,他的「新棉襖」系列,就以反傳統的剪裁如square cutting及圓形跌膊,再混以如塑膠及金屬等物料,以改變傳統棉襖的面貌;而下身則配以芭蕾舞短紗裙,成功演繹中西合璧的獨特性。鄧達智更選以George Winston鋼琴獨奏Johann Pachelbel於1680-90年間創作的Canon in D作為背景音樂;以古典音樂做show,於香港也是首創。

在服裝的展示上,鄧達智也有不同的演繹方式。當年他被邀到柏林參與「香港文化藝術節」,以香港回歸對照東西德reunification,在「廢宮」演出。為準備這場演出,他走遍港九新界各區拍攝幻燈片以作時裝show的背景,以增加香港的感覺。當時拍攝的照片,有超過一半是曾灶財的塗鴉墨寶;剛巧Canon推出最新型號影印機,照片影像可直接印在布料上,於是他便將九龍皇帝墨寶的照片印在半透明的organza上,之後再以壓摺技巧摺疊,製作了十數套的小系列。這次演出,他不用模特兒而起用梅卓燕及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成員穿上衣服演出,他們不排練不試身,以即興的方式在演出時隨音樂而舞動,至演出後段,所有舞者更用腳上的皮木屐來敲地敲牆,而現場觀眾也起身跳起來,全場氣氛熾熱高漲。

鄧達智生性自由開放,喜將傳統元素注入西方或現代的特質,來創造獨特的時裝。在其時裝show中,在場地背景及音樂上,會注入香港或革新元素,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模特兒的演繹也非一般,或有讓模特兒穿上澳門特別訂製的木屐,摒棄平常貓步,以街坊逛街的平常風景演繹;也有讓模特兒聞歌起舞,以透過舞動展示時裝的特色;同時放手讓攝影師憑感覺捕捉靈感,處處可見深受繪畫、電影、舞蹈、城市風貌等的影響。以上種種,也見其中西新舊融合演化的能力。

鄧達智說過,香港是他的家,他的基礎。他的創作能與香港文化接軌,以呈現獨一無二的色彩。他,是香港時裝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當之無愧。


作者簡介:

鄧達智(William Tang),時裝設計師、作者、多媒體活躍分子。

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鄉原居民,曾就讀歷史悠久、惜已被殺校之村校「達德小學」,及屯門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唸至中四;後負笈加拿大,高中畢業於Kingston Collegiate & Vocational Institute(KCVI),並獲加拿大安大略省University of Guelph經濟學士,以及英國倫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旗下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設計學士學位。

1981年底回歸香港,加入長江製衣集團,負責Sahara Club、Daniel Hechter Paris等品牌。後短暫離港並轉型為自由設計師,1984年秋天回港,在澳門廠商資助下完成首個個人系列「似水流年」;同年創立工作室W TANG CO.,並參與廣州歷史性首次及中國首個以華人設計師主導的白天鵝賓館周年時裝發佈會;翌年被邀進駐日本SOGO百貨香港分店設計師廊,正式開展時裝品牌之路。

1985年開始,多次亮相香港時裝週,重要的作品包括:「工農兵」系列(1989)、「九龍皇帝」系列(1997)、「遊山玩水」系列(2000)及「九龍皇帝十年回望」系列(2007)等。

1990年開始,又多次代表香港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之海外及內地推廣活動,足跡遍佈巴黎、東京、大阪、悉尼、布宜諾斯艾利斯、新加坡、吉隆坡、首爾、北京、台北、上海、大連等城市,並於1992年協助推出中國時裝週CHIC。

踏入千禧年,時裝業務開始拓展至內地,並以廣州及杭州為基地。作為內地時裝推手及見證者,他不但熱衷受邀到各地即使偏遠地區舉辦時裝展,也樂於擔任設計師及模特兒比賽評審並分享經驗,長達二十多年,令他成為內地時裝界最為人熟知的香港時尚界人物,曾與他合作過的模特兒及攝影師無數,並深受傳媒喜愛。

除了個人時裝品牌,亦曾替眾多機構設計企業形象及制服,包括港龍航空公司、香港鐵路、中國銀行、武廣高鐵、西南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周大福等等。2016年退下前線,以自由形式挑選設計工作,包括周大福九十周年「一件首飾,一個時代」品牌館內時裝crossover首飾等。

他與時裝結緣近四十年,曾多次榮獲香港、中國內地及大中華地區最佳設計師之一的美譽。此外,亦曾參與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香港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鄉議局專業顧問。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

{{ _getLangText('m_asideSeriesBookListBut_moreText') }}>
{{_getLangText('m_asideSuitList_title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