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張愛玲(精)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淳子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年09月01日
ISBN:9787532656134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在張愛玲百年誕辰之際,國家一級文藝編輯、張愛玲研究者淳子女士的新作《傳奇•張愛玲》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淳子秉持一貫的文風,以張愛玲的餘韻寫張愛玲,從《沉香屑•第一爐香》到《對照記》,從她十八歲做著學校課間的廣播操積蓄體力、最終逃離父親的禁足,到她七十五歲把重要文件整理到家中的吧臺上、安詳地躺下等待最後一刻。淳子將張愛玲的一生濃縮於229個片段,瑰麗、細緻、含蓄,起落有據,引領“張迷”們跨過時代的浩瀚煙雲進入這位海派文學鼻祖的世界。


《傳奇•張愛玲》探索這些女性之間的相互依存與掙脫。被繼母苛待、父親毒打之後,逃出李鴻章大宅的她始終不能與母親和姑姑坦然相處,即便三位女性如此相似。張愛玲的出現,給母親的經濟和感情帶來了諸多不便。渴望母愛的張愛玲,用缺失的心態審視、審判著母親。她們擁有一段“愛恨交織、畸形的”母女關係;母親生命的最後,請求張愛玲一見,但張愛玲只寄去了一百美金。


《傳奇•張愛玲》講述張愛玲的愛情:“淪陷的上海,有的革命,有的醉生夢死,充滿了世紀末的荒涼和瘋狂。或許是沒有了明天,便不肯放過今天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無可救藥地愛上,像《傾城之戀》的一雙男女,千百人的死,千百人的痛苦,只為了成全她和他。”但現實與文學未能重合:滾滾紅塵,千百萬人的死,終究還是沒有換來兩個人的傾城之戀。胡蘭之後,又有桑弧、賴雅,淳子探索張愛玲在漫長的歲月,如何被時間解構、消減了浪漫和愛情的悲哀。


《傳奇•張愛玲》講述張愛玲的寫作:香港和上海,構成了張愛玲作品的兩個重要場域。她曾期待通過胡適抵達英語文壇的彼岸,最終又重新認識母語寫作的意義,回歸中文,回歸中國傳統。這中間有種種艱難:被連續退稿的沮喪、困頓生活的打壓、新寫作資源的匱乏都足以消磨大多數作家的意志,但張愛玲對文學充滿固執。她是一塊滾石,孤獨,堅硬,頑強。“她的眼神因近視略顯得有些朦朧迷離,一旦特別關注你,便馬上目光如炬,仿佛有兩道白光直射而來,難怪她觀察周圍人和事是如此的犀利、透徹、深刻。”帶著這樣的目光,她始終以寫作為畢生使命,一路向前。


229個片段,十多萬字,但淳子寫得並不輕鬆。在故事性的敘述中,淳子行文處處以史實支撐。譬如,關於亞爾培路(陝西南路)寶隆花園。1928年,母親與姑姑歐洲回來,一家人搬到這所花園洋房。“有狗,有花,有童話書,家裡陡然添了許多蘊藉華美的親戚朋友。我母親和一個胖伯母並坐在鋼琴凳上模仿一出電影 裡的戀愛表演,我坐在地上看著,大笑起來,在狼皮褥子上滾來滾去。”一早,母親閱讀老舍,姑姑蒔花,弟弟畫畫,張愛玲學習鋼琴,白俄教師帶來紅腸和羅宋包。這是張愛玲幸福的頂端,“大約生平只有這一個時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風度的。此外還充滿了優裕的感傷”。為尋找張愛玲的這份短暫的幸福之地,淳子花費了20年的時光。


229個片段,在書中採用橫排的版式,還有從1922年到2016年張愛玲以及與張愛玲相關的文學編年,那是從書頁的頂端豎排的。文學編年羅列資料,哪一年出版了哪本書、遇到了哪個人、搬到了哪座城市。這兩條線交錯在一起,相輔相成。“張迷”們可以用文學編年作為大綱梳理出張愛玲的一生,再把那些故事片段填進去,越過資料細細打量張愛玲穿去出版社投稿的花紅柳綠的土布、企圖進軍英語文壇時住過的救世軍女子宿舍;於是年份和各種書名鮮活起來。


除了故事和編年,書中還特別收錄淳子和她的朋友們收藏的珍貴舊照,以及淳子探訪張愛玲各處居所(包括在美國的最後棲身地)的照片。版面處理上有留白也有一些線框——因為淳子的這部《傳奇•張愛玲》是一本筆記書。“張迷”們穿梭在張愛玲的世界中,如偶有所感,想要記錄下來,這裡有足夠的安全空間供思緒飛馳、甚至散落四周。每個讀她故事的人都能與張愛玲對話、與她在書頁上共同進退——這也是上海辭書出版社“筆記書賞讀”叢書創意背後的初衷。


多年來,淳子著有多部聚焦上海與女性的作品,如《她的城,張愛玲地圖》《口紅》《旗袍》《上海老房子裡,點點胭脂紅》等。她說張愛玲“懂生活的藝術,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士兵吹風笛,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尖的綠葉”——淳子亦懂得那些。淳子追求平淡自然,追求夾縫文字,追求語意的疊加,追求靈魂的悸動;往往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令人駐足,無法移動,心靈被撼動……


作者簡介

淳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文藝編輯、原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復旦大學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海派文化研究社副社長、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國工作坊演講成員等。主要作品有《旗袍》《口紅》《民國風雅》《她的城,張愛玲地圖》《上海閑女》《上海老房子裡,點點胭脂紅》《民國瑣事》及本書,與他人合作作品有《上海才子》《玻璃電臺》《上海格調》,以及影視作品《婚姻的故事》、舞臺劇《孤島》等共計 500 萬字。受邀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著名學府、圖書館演講100 多場次。曾獲廣電部優秀編輯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金筆獎、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優秀節目獎、上海作家協會優秀作品獎等各類獎項 20 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