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神功粵劇的浮沉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陳守仁、湛黎淑貞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8-12-01 00:00:00
ISBN:978988857171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State1Tips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內容簡介
封底文案:

在過去三次神功粵劇普查(1984至1985、1990、2006)的基礎上,本書著者於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進行新一輪普查,並着眼於神功粵劇如何反映香港文化的變遷。
本書詳細闡述神功粵劇的籌備過程、經費來源、地方色彩、戲棚搭建、戲班組織、演員培訓及演出特點;再配合對石澳、大浪灣和鶴嘴聯合舉辦的神功戲作深入的個案分析,對香港神功粵劇作出宏觀的考察,勾劃它的現況,和前瞻未來的發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陳守仁
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及美國匹茲堡大學取得音樂學士及博士學位,1987年至200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任教,講授粵劇、中國音樂、研究方法等課程。2008年初移居英國,2015年回香港定居;現從事粵劇劇本研究、劇本整理和義務工作。近著有《唐滌生創作傳奇》(2016)。

湛黎淑貞
英國金斯頓大學哲學博士,致力研究香港音樂教育和粵劇教育的歷史與發展。曾任職香港教育局,具有豐富的教學、視學及課程發展經驗,退休後仍積極投入音樂和粵劇教育工作。著作有小學音樂課本《音樂新領域》及音樂教材《現代音樂探索》,亦為黎鍵遺著《香港粵劇叙論》擔任主編工作,2017年協助梁沛錦教授修訂由王賡武教授主編的《香港史新編》中〈香港粵劇藝術的成長和發展〉一章。現為香港中樂團藝術教育顧問、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顧問小組委員及香港粵劇學者協會會長。

名人推薦
香港鄉民,每當神靈降臨時,與神共享神功戲於戲棚,是一個悠久的傳統。本書指出香港神功戲比起30年前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不免令人有寂寞之感;而海陸豐劇、潮劇的沒落更為引起感傷。本書力說神功粵劇傳統的歷史、面臨的危機和背景,不遺餘力,內容非常有體系性。著者的努力,令本人深深佩服。
田仲一成
東洋文庫、戲曲學者

《香港神功粵劇的浮沉》深入探討香港神功戲的歷史、演出和儀式,更詳細論述搭棚、收支、戲班組織和地方色彩,資料彌足珍貴。著者俱備豐富田野考查經驗,經過審慎的研究調查,指出香港傳統祭祀演劇正面臨危機。滄海桑田,教人惋惜!
容世誠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守仁兄以前也為香港神功戲做過些研究,也出過書,這次聯同湛太更應是雙劍合璧。神功戲不單是香港粵劇的經濟來源,亦是令我輩藝人接觸廟會的熱鬧、道壇的莊嚴,以及人、鬼、神的融洽,最重要的是感受到宗族的親、鄉里的情。神功戲不是迷信,而是凝聚,所以神功戲是值得研究的。
阮兆輝教授
著名香港粵劇演員、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