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亦愈來愈關注長者的心理健康。那麼於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應該如何關照長者的心理健康呢?
作者周佩玲的85歲媽媽鄭彩琼女士,廿多歲栽進婚姻,經歷卅多年來自丈夫的心理虐待,老來得了抑鬱症。
2015年,兩母女合著《我找回了……》,以回憶錄形式記述一段不堪的家暴歷史,透過敘事開展一趟漫長的心理療癒旅程,反響熱烈。2021年,媽媽想女兒為她寫續篇,作者徵求得輔導員同意後,出版了《我找回了……2 老境‧重述(上冊)》、《我找回了……2 老境‧重述(下冊)》,記錄了媽媽過去三年接受黃麗彰博士共27次的輔導過程,和媽媽跟香港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管陳小姐會談的主要內容,呈現讀者眼前,讓大眾「光明正大」看看輔導室實錄。
而這本新書《我找回了……3老境.重塑》則聚焦於作者與媽媽的日常閒聊,以輕鬆生活小品形式,分享抑鬱長者(媽媽)跟照顧者(女兒)的互動經驗。每日聊一聊,除了讓媽媽心理上覺得女兒觸手可及,提供日常照顧的提醒之外,裡面暗藏心理治療的元素,讓心理治療滲進媽媽的生活。心理治療其實可以很生活化,這為社會大眾帶來好的範例。
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每晚的約會(一)」是恆常作者跟媽媽電話聊天的記錄和感想;第二部分,「短期租約」是媽媽搬過來作者家附近,住了幾個月的日子,作者跟她親密接觸的情況;第三部分,「每晚的約會(二)」是繼短期租約之後,媽媽搬回老家,作者回復以往跟媽媽每晚的約會——電話聊天。
正如作者所說,療癒者不怕面對自己的脆弱,心存柔和與謙卑,明白眾生皆連繫,體察到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也有自己的困難、要學習的功課,會更有能力幫助他人面對自己的脆弱。路,還是要自己行,但是路上有伴,便不孤單。
每日聊一聊,除了讓媽媽心理上覺得女兒觸手可及,並提供日常照顧的提醒之外,裡面暗藏心理治療的元素,讓心理治療滲進媽媽的生活,心理治療其實可以很生活化。
本書特色
文章敘事以日常對話為主,當中暗藏心理輔導元素,作者以輕鬆小品跟讀者交流,如何可以將心理輔導應用於抑鬱長者的生活。
文章皆以圖片開篇,圖文結合,全書充盈療癒的氛圍。
文章語言生動風趣,富有生活氣息,引發讀者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