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的「海寧小老鄉」蔣連根,運用社會科學的「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和「滾雪球抽樣調查」(snow ball sampling method),將幾十年所獲的紮實資料厚積薄發,深入瞭解金庸的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真實人生。
● 金庸小說絕對是「雅俗共賞」!由小學程度的老百姓,到學究天人的宗師巨匠,都能夠從閱讀金庸的武俠世界,得到欣賞文學作品「有趣」和「有用」的收獲!
● 本篇介紹的「學界通人」包括:「南饒北季」的語言學大師季羨林和博學的「鎮港之寶」饒宗頤;與文學不沾邊的科學家、最早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與及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
● 他首開金庸小說研究課的嚴家炎;與查良鏗、良鏞兄弟結緣的紅學專家馮其庸;父女仨都是「金庸迷」的劉再復;讀金庸、研魯迅的錢理群,學界獨行俠陳平原。
● 還有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
金庸小說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甫出生即光芒四射,讀者群橫跨較廣的教育程度和專業領域,由小學程度到大學教授,由文學大家到科學家、博學通人等等,不同背景的讀者深愛這些武俠小說。本篇題為《學界通人篇》,介紹一部份因金庸小說而與作者金庸相交相知的學術名家。
本書特色
金庸武俠小說是愛交朋友的人的小說,友情是金庸的骨幹,愛情只是點綴。金庸再三指出,他的小說的重心是「男子與男子之間」的友情而不是愛情,實在是很有意義的。每個人都需要朋友;缺乏家庭生活的人更加需要朋友;缺乏家庭生活而又活在不安定的環境、不熟悉的社會之中的人怎樣需要朋友,就可想而知了。
《明報》時期的金庸,一手辦報紙,一手寫小說,達到了人生、事業的巔峰,這個時候的他,朋友圈幾乎將港台文化圈名流一網打盡,一直延伸到了大陸乃至全球華人文化圈。從《明報月刊》的部分顧問名單中就可窺見一二:饒宗頤、季羨林、楊振寧、劉再復、馮其庸、張五常、錢理群……金庸自己也在顧問之列,這是中國最一流的文化朋友圈。
金庸與他們有的幾十年交往,有的僅有一面之緣,如饒宗頤、季羨林……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這種「君子之交」顯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