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賡武回憶錄套裝《家園何處是》及《心安即是家》
贈品包括精美明信片兩款及索繩布袋,限量隨書附送,送完即止。
《家園何處是》
海外華人史學大家王賡武在年近九旬之際寫下自己「長年半游牧生涯」的故事。他的人生以殖民時代的東南亞為起點,歷經殖民、戰爭、動亂、革命,大半生在三大洲間遷徙,構成二十世紀的歷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流浪史。
回憶錄共兩卷。上卷《家園何處是》回望王賡武充滿不確定性和轉折的少年經歷,這段歲月對他影響至深,成為他治學和人生的底色。
王賡武1930 年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統英文教育。因日軍入侵東南亞,他不得不輟學,數年間在街頭游蕩,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學會廣東話、馬來語、客家話、閩南語,並對殖民地錯綜復雜的「華人性」有了最初的領會。憑藉奇跡般的機緣,他在日本戰敗前夕重拾學業、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卻親身見證父母諄諄教導的那個故園中國終歸於幻滅。然而,青年王賡武對「家園何處是」的困惑與不安在此際漸漸撫平。站在兒時經歷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匯處,他「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賡武與太太林娉婷合著,繼續述說他們在情感和知性上的探索旅程。
《心安即是家》
海外華人史學大家王賡武在年近九旬之際寫下自己「長年半游牧生涯」的故事。他的人生以殖民時代的東南亞為起點,歷經殖民、戰爭、動亂、革命,大半生在三大洲間遷徙, 構成二十世紀的歷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流浪史。
接續上卷《家園何處是》,下卷《心安即是家》的故事從王賡武身份認同的廢墟上展開, 繼續述說他輾轉於新加坡、吉隆坡、倫敦、劍橋、坎培拉、香港的探索旅程。王賡武逐漸從滿腔熱血、致力於「建國造史」的年輕知識精英,轉而投向大學校園「尋求更大的自由」。
這段旅程的同行者是本書另一位作者林娉婷。我們會從她的角度回看那些年,她與年輕的胡子詩人王賡武相識於馬來亞大學,兩人在倫敦成婚,在異鄉生子,先後遷居五個國家、七座城市,共同尋求身份認同的歸宿:「我們住在什麼地方,那裡就是我們的家。」
作者簡介:
王賡武,1930年生,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廣泛涉獵東南亞史、海洋史、中國近現代史、海外華人史等領域的研究,著作等身。歷任新加坡馬來亞大學文學院院長、澳洲國立大學遠東歷史系主任、香港大學校長。自港大榮休後長居新加坡,對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及東亞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 等機構有推進之功。2020年,王賡武獲頒第四屆「唐獎· 漢學獎」, 及新加坡「殊功勛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
林娉婷(Margaret Wang, 1933–2020),生於上海,在檳城和新加坡長大。新加坡馬來亞大學英國文學榮譽學士、澳洲國立大學日本語言與文學學士,劍橋大學哈默頓學院教育學研究生證書。曾於新加坡、吉隆坡、坎培拉等多所機構教授英國語言與文學。在工作以外,她全力支持丈夫王賡武的事業,養育了三個孩子,復熱心公益,創辦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並曾在香港與新加坡出任多個藝術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