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個成語,有沒有可能突破慣常的成語辭典式的拘束?不僅僅是釋義,不單單是用例,而是穿透時光的隔閡,回到它誕生之初的語源現場,去洞見另一種當時的旦暮朝夕、飲食男女,抑或驚心動魄、生死無常?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語源學的角度,尋找失落在時光中的的動人典故:從“一唱三歎”禮贊周天子的《清廟》之音,到韓壽“偷香”、貴妃“竊玉”的風流飄逸,從“八面來風”中的四季流轉,到“十惡不赦”裡的人間百態……在成語――這一古人用智慧鍛造的文字容器中,語言大師許暉以輕鬆曉暢的筆調,原汁原味、“入鄉隨俗”地展現了古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選取的100幅古畫則如同一場以成語為名的美術特展,用色彩與線條賦予活色生香的古代生活以一種視覺生命力,傳遞出不同時代人眼中的美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