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讀懂大正日本

作者:周佳榮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17日
ISBN:9789620447860
促銷價$ 78.40
(原價$98.00)
收藏
搶購時間剩餘
優惠促銷
2025 SUPer Card會員感謝節-精選圖書8折

簡介

本書以人物傳論形式呈現出大正時代的歷史,包括政治、外交、憲法、社會、文學、演藝、繪畫、學術、文化各方面,總共一百三十五人,從多元角度反映出大正時代的社會特徵。他們在創造大正時代的獨特性方面,書中都有具體而微的說明。


目錄

編寫說明

導論:大正民主主義運動 / 001

第一章 政治與外交 / 009

1.1 西園寺公望:桂園內閣的興替 / 012

【人物群像】松田正久、林董、清浦奎吾、原敬、高橋是清、內田康哉

1.2 尾崎行雄:大正初年的「護憲之神」 / 019

【人物群像】犬養毅、寺內正毅、伊東巳代治、床次竹二郎

1.3 加藤高明:組成護憲三派內閣 / 024

【人物群像】三浦梧樓、加藤友三郎、濱口雄幸

1.4 日置益: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 / 027

【人物群像】青木周藏、高平小五郎、伊集院彥吉

1.5 宮崎滔天:支援中國革命的志士 / 031

【人物群像】內田良平、頭山滿、川島浪速

第二章 憲法與社會 / 037

2.1 美濃部達吉:提出天皇機關說 / 041

【人物群像】一木喜德郎、穗積陳重、上杉慎吉

2.2 吉野作造:民本主義思想家 / 047

【人物群像】福田德三、桑木嚴翼、安部磯雄、大山郁夫

2.3 新渡戶稻造:著《武士道》的教育家 / 053

【人物群像】海老名彈正、柏木義圓、山室軍平、鈴木文治

2.4 片山潛:創建日共的工人運動家 / 058

【人物群像】大杉榮、西川光二郎、山川均、高畠素之、荒畑寒村

2.5 河上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 063

【人物群像】德田球一、市川正一、野呂榮太郎

2.6 平塚雷島:畢生從事婦女運動 / 067

【人物群像】福田英子、山川菊榮、市川房枝

第三章 文學與評論 / 071

3.1 幸田露伴:理想派小說家 / 075

【人物群像】島崎藤村、谷崎潤一郎、永井荷風、宇野浩二、葛西善藏、廣津和郎

3.2 武者小路實篤:建設新村的白樺派盟主 / 083

【人物群像】志賀直哉、有島武郎、有島生馬、里見 、長與善郎

3.3 芥川龍之介:新思潮派小說家 / 091

【人物群像】菊池寬、松岡讓、豐島與志雄、佐藤春夫

3.4 小林多喜二:無產階級文學作家 / 099

【人物群像】葉山嘉樹、細井和喜藏、德永直、片岡鐵兵 3.5 小川未明:日本兒童文學之父 / 105 【人物群像】岩谷小波、鈴木三重吉、秋田雨雀、宮澤賢治 3.6 直木三十五:推進大衆文學 / 110 【人物群像】中里介山、大佛次郎、吉川英治 第四章 演藝與繪畫 / 115 4.1 三浦環:演繹蝴蝶夫人淒美的一生 / 119 【人物群像】田邊尚雄、山田耕筰、宮城道雄 4.2 島村抱月:促進日本戲劇發展 / 122 【人物群像】松井須磨子、中村吉藏、小林一三 4.3 第六代尾上菊五郎:開創「菊吉」

 時代 / 127

【人物群像】第七代松本幸四郎、第十五代市村羽左衛門、第二代市川左團次

4.4 小山內薰:在日本首演廣播劇 / 131

【人物群像】土方與志、久米正雄、山本有三

4.5 富岡鐵齋:日本文人畫的集大成者 / 134

【人物群像】田村宗立、高村光雲、小川芋錢、岸田劉生、竹久夢二

4.6 大原孫三郎:創辦大原美術館 / 139 

【人物群像】大內兵衛、笠信太郎、柳宗悅

第五章 學術與文化 / 145

5.1 青木正兒:中國文學研究家 / 149

【人物群像】藤田豐八、三浦周行、喜田貞吉、內田銀藏、吉田東伍、辻善之助

5.2 柳田國男:日本民俗學的先驅 / 154

【人物群像】折口信夫、櫛田民藏、高田早苗

5.3 南方熊楠:世界著名的民間學者 / 158

【人物群像】古市公威、高峰讓吉、本多光太郎、高木貞治、八木秀次、片山東熊、辰野金吾、安田善次郎

5.4 內山完造:上海內山書店主人 / 164

【人物群像】野間清治、佐藤義亮、下中彌三郎、岩波茂雄

結語:大正時代日本世相 /171

附錄一 內閣一覽(1885-1926) / 173

附錄二 大事年表(1912-1926) / 176

附錄三 年號對照(1868-2021) / 181

主要參考書目 / 188

人名索引(筆畫次序) / 193


作者簡介

周佳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專業,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留學日本,先後在大阪外國語大學「現大阪大學」及鷹島大學進修。與香港中文大學日文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擔任教職,講授「日本文化與社會」、「日本史」、「近代日本與西方」等科目。現為新亞研究所教務長及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一本讀懂明治日本》、《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大化革新前後的日本》、《細語和風:明治以來的日本》、《近代日人在華報業活動》及《瀛洲華聲:日本中文報刊一百五十年史》等。


書評
(1)
寫書評
三聯出版
(6)
評論 (0)
從明治到昭和,大正時代是不可忽略的「過渡時期」
推薦
本書是《一本讀懂明治日本》的姊妹篇,可以視為明治維新的續集,反映了大正時代日本人在近代化進程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正民主主義運動作出的努力及其挫折。大正時代只有十四五年,相對於明治時代(1868-1912年)和漫長的昭和時代(1926-1989年),日本人或稱之為「中間時代」,或視之為「過渡時期」,而忽略了大正時代本身的獨特性和歷史意義。扼要地說,這既是明治維新的延續,也是明治維新的反動,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轉換時期。也有人以「大正浪漫」來形容大正時代的思想潮流和文化現象,夏目漱石是日本率先使用「浪漫」一詞的人。明治維新使日本由幕藩體制轉變為近代天皇制國家,從而走向絕對主義天皇制之路,大正時代因而有天皇機關說和普選論與此應對。明治維新也使日本由傳統封建社會轉變為近代資本制社會,繼自由民權運動之後,出現了大正民主思潮,伴隨而來的是市民社會生活和近代學術文化的進一步開展。因此,緊接着大正時代之後,是昭和前期軍國主義抬頭及向外發動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昭和後期的民主化改革和經濟高速增長,在某個程度上也可視為大正日本理念的達成。中國史學界對近代日本的注意,一向重視明治維新而忽略大正民主主義運動,有關方面的著作寥寥可數,論述亦欠缺全面。本書的撰寫,相信可以加深讀者對近代日本史的認識,明治維新的評價,從中也可更充分地得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