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查阜西與張充和(精)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嚴曉星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中華書局(北京)
2021年05月01日
ISBN:978710114781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抗戰之初,中國文化界的精英雲集昆明,時在航空公司任職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與比自己小十八歲的才女張充和(1913—2015)相識,從此以“四哥”“四姐”相稱,互授古琴與昆曲,“樂人詞家,朝夕晤對”,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與音樂家鄭穎孫、彭祉卿、楊蔭瀏、曹安和,作家老舍,學者羅庸、羅常培、唐蘭、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劇雅集,或談文論藝。他們承繼文化命脈,彰顯文化自信,雖在亂離之中,風雅未嘗稍減。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園曲會》,也只是記下了這場人文盛事的一角。


抗戰勝利後的蘇州,“干戈未損好春光”,“很可愛,又昆亂不擋,什麼都會……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歡”(張充和語)的查阜西與張充和一家往來密切。張充和甚至在無意之中,發現了查阜西正暗中為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這樣性命攸關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過隨口叮囑一下,可見相知之深。不久張充和結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國的宋琴“寒泉”相贈,被張充和視為最珍貴的結婚禮物。二十多年後,海外誤傳查阜西死訊,張充和作《八聲甘州》詞以為悼念。未幾,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帶給查阜西。數月後,查阜西病故,張充和作第三首《八聲甘州》,再悼故友。這一琴三詞,是兩位大家畢生高誼的見證。本書書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就出自第二首《八聲甘州》。


本書通過大量詩文、日記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資料,圍繞宋琴“寒泉”與張充和寫給查阜西的三首《八聲甘州》,細緻梳理張充和與查阜西的交往,生動展現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情誼,娓娓道來,曲折動人。同時,作者將二人之間的交往放置於大的歷史背景之下,描繪了古中國的優雅如何在一群遭逢離亂的現代知識份子那裡賡續傳承。正如同白謙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說,作者“懸鵠高遠,與眾不同,寫的是兩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櫫的卻是一段罕為人知的琴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