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證--澳門身份證發展歷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陳震宇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04日
ISBN:978962044892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本書以《信而有證》為題,取自《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此句意即為君子者,所說的話都應該是有憑有據、千真萬確,別人自然也無從埋怨或指責。

身份證作為一種由公權力發出的憑證,具有核實持證人身份的作用,就像「君子之言」一樣,憑「徵(證)」使他人「信」其身份而不生疑,使「怨遠於其身」,毋庸再為向他人解釋自己是誰而煩惱。

先天的政治法律地位和社會條件的局限,讓澳門達至「信而有『證』」的過程可謂波折重重,以至歷近百年方克竟全功。在葡萄牙對澳門實施行政管理時,曾多次嘗試在法律容許的框架下,為澳門的居住人口發出統一的身份證明文件,但從未成功,持不同證件的人所享有的待遇也不同;直至現今澳門市民能以「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證明自己擁有「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從而享有不同的法律保障、權利和福利。當中澳門經歷了不同事件的演變,方能結束以往多款身份識別文件並存於社會的局面,同時亦為澳門的「市民身份」建立良好的基礎,讓澳門居民共同建構一個屬於「澳門人」的身份認同。


目錄

前言

1 葡治時期澳門地區居留制度的演變和身份識別文件(1906-1990)

2 非法移民合法化(1982-1990)——加強居留管理的社會催化劑

3 澳門居民身份證的推行

4 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資格的確立與居民身份證

5 從「僑居證」到「居住證」——澳門居民前赴和居住內地證件沿革

6 澳門的身份證和身份認同的構建

結論

澳門身份證發展紀事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陳震宇,文字工作者,專事澳門研究。

澳門出生,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環境科學一等榮譽學士、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研究學院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澳門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公共行政管理方向)、葡萄牙里斯本大學葡萄牙語言及文化課程高級文憑、英國特許語言學會會員。

《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澳門藍皮書)》撰稿人、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華夏小靈精家國情懷繪本叢書」編審。著有《現代澳門社會治理模式研究》、《澳門郵票》、《澳門立法》,合著有《澳門行政》,編譯有《澳門現代政治行政部分法規選譯(1955-1976)》、《澳門葡籍教育家》、《聖麗達的一生》等。另有學術論文及散文見諸書籍、期刊及報章,涉獵澳門歷史、政治、行政、社會、翻譯、宗教信仰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