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快樂感=50%設定點+10%生活情況+40%意志活動
在意別人是正常的,想太多,才會不正常;
如何不過度在意,甩開憂慮,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你知道太過在意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嗎?在關係中的不被認同以及被無視,經常性的影響自我情緒,導致自己總是跟著他人的評價搖擺,因而感到焦慮。如何擺脫情緒上的惡性循環一直是人生中的重要課題。
本書以情境劇場告訴你,若要在自我以及人際上達成平衡,就要先照顧自我,遠離負面情緒,並且理解內心需求,才能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現在人際關係的問題其實與童年傷痕有很大關係
幼時因為社會與情感需求,我們至少需要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如果在這個親近關係上獲得了足夠的需求滿足,心理學上稱為安全型依附,反之若無法得到健全的滿足,可能會造成之後心理與交際上的障礙,於是就會形成三種不安全型依附。
►焦慮型依附
►迴避型依附
►紊亂型依附
不論是何種依附關係,都源自於幼時所經歷的親近體驗,這些會直接影響成人後的人際關係,並且都具有渴望他人認同的這個相同特點。
★練習填補內心空缺,接納原本的自我
當渴望他人的稱讚與認同而極欲獲得愛時,我們就會看他人臉色,做出毫無信念的行為,同時讓生活逐漸走向不安。認同上癮的根源會下意識地讓自己成為無價值的存在,對自己感到羞愧,因此才極度希望透過外部認同來恢復自我價值。
想要改變在意他人的習慣,第一步就是要練習觀察自己,以客觀的方式看待自我,傾聽內在的聲音。第二步是給自己一句安慰的話,回想過去曾感到激動不已的經驗,或者是認同自己的人的一句話等等,都是可以勉勵自已,填補心中空缺的能量。
★重拾安全感,找到「對的人」
經歷拒絕、否定、喪失等關係中的痛苦記憶,人們會開始拒絕相信或依靠某個人,害怕自己又會再度受傷,因此極力與周遭所有人保持最大距離,下意識地認為現在與自己面對面的這個人,最終也是會離自己遠去的人。
但若不打開心房,就不可能會有人走向自己,自己也沒有機會成為對方可以依賴信任的人。對此我們能以從前的經驗為基礎,更加體貼與小心翼翼建立關係中的「新的我」與「新的朋友」,以不同於過往的自己所選擇的方式,嘗試重新建立健康又親密的關係,才能為過去的傷痕帶來癒合的治療劑。
★認同自己的努力,是找回快樂的最佳捷徑
我們無法選擇照顧者,但可以選擇往後要認識的人。雖然無法刨去在關係中經歷過的受傷事件,而這些事件一定對自己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所以並不能夠說自己很好、沒有關係。即使現在仍舊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可以透過選擇「拒絕」那些讓自己產生羞愧、批評,以及自責的行為,避免讓這些影響佔據自己的生活,或許能因此產生些許力量,讓自己重新走出束縛自我的牢籠。
轉變自我觀點後,相信你會理解到自己是多麼優秀,並且更能感受到周遭傳遞給你的正面能量。學會觀察自己,理解自我情緒,與內心受傷的孩子擁抱,更能夠知道自己需要的事物,並且了解到其實幸福一直在自己身邊,你能活出更快樂更理想的自己。
本書特色
1. 五種心理測驗,帶你理解目前狀態與分析思考模式。
2. 六大類認同上癮類型,詳盡解析認同需求過度造成的問題。
3. 以具體情境說明不同認同需求的表現形式,教你擺脫他人眼光,找回自己。